近年来,戏腔在歌曲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在传统印象中一直不太爱戏曲的年轻人对于结合了戏腔元素的歌曲却接受度很高,从早年改编自闽南地区民间剧种歌仔戏的《身骑白马》和由京剧引来改编的流行京剧音乐《新贵妃醉酒》,到最近几年的《牵丝戏》《赤伶》等等,都在年轻的音乐听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我国戏曲艺术从宋元时期就开始形成,经过了千百年来的发展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数百种地方剧种。其中,京剧可以说是戏剧的集大成者,而昆曲则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赤伶》这首歌就是用了戏腔+昆曲,歌词比较流利,化用了昆曲《桃花扇》的内容。
歌词以这样一个故事为背景:民国时期的安远县城内,有一座戏院,尚未受到战火波及时,戏班仍然在这里唱着那出《桃花扇》,其中的裴晏之先生是领班人物。日寇到侵时,命令此戏院为日军演出,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裴先生并未拒绝,而是以身为饵,戏曲唱到正酣,指挥戏院的其他人放火烧了困在这里的日军,也烧了戏院里的自己。这就是歌词里唱的“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歌词里的故事与《桃花扇》本身交相辉映,诉说了国仇家难之际个人的选择和际遇,都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百姓,也表现了在时代洪流的面前单独的个体的力量单薄。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戏楼塌了,这世间的戏却未终,一曲又一曲,将那些风流人物传颂千年。听众喜欢的也许不止是曲词典雅、行腔婉转的一调水磨腔,还有故事中的铮铮铁骨和风流气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