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只创造了两个理想世界,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
——顾城
在与《红楼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陵,竟藏着一座大观园,一场“院子里的红楼”活动正在发生。
国府建筑考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
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
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
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
《礼记·曲礼》中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传统礼仪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建筑也深受礼制的影响,形制和布局要严格依据主人的地位合理布局,这些在《红楼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周礼·天官·阍人》注曰:“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天子五门,是中国古代最高的门制。
而作为荣国侯居住地的荣国府是三间大门,是王公大臣所能拥有的极致尊贵体现,所以有“天子五门、诸侯三门”的说法。
门是“礼制”思想的物质承载,是中国礼仪的外化表达。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介质,同时具备开放和封闭两重特性。开放时,是一种内外的连接。封闭时,又是一种保护性的隔绝。
深谙中国传统礼制的泰禾,向来在“门”上浓墨重彩的着笔。九天阊阖,荣华排场尽现眼底;正大光明的宫影,对称排列在御道两侧,仿佛是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必经之路。
国府造园考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
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园”,作为华夏千年居住美学的最高追求,从未失去魅力和颜色。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人也。”三分匠、七分人,造园者的人生境界,称为园林之魂。既是造园者心中天地的缩影,更是不染尘埃的人生态度。人居其中,泰然自若,吐纳呼吸,与万物共生。
一草一木自成风景,一石一壁昭示情怀。动观为游,妙在风景如画,奇在步移景异,是为游赏之趣。
大观园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泰禾·金尊府仰人文大美,遍历九州,寻迹万园,置园造景,绘就“足不出园、遍历九州”的现代版大观园园林意趣。
竹影扶疏处,黛玉的潇湘馆千竿翠竹掩映;一池三山前,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许多美景像画卷一般在这里铺展,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宝琴立雪,宝玉乞梅……仿佛场景再现。
匠造天地,遍拾风雅
“傍柳依梅下
望梅浅笑淡抹朱唇霞
犹如那红杏生花
雨过轻烟一缕斜
湖山石边芍药浅芽
这牡丹亭可曾记挂”
“伏羲琴瑟美如眷,姹紫嫣红昆梦人”,一群人共同讲述着流传千年的牡丹亭故事,悠扬绵长的昆曲,现代的器乐表现手法,在动人的旋律下形成奇妙的和鸣。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情感的理解诠释,一群音乐人创造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伏昆乐队”在今夏金尊府上演的新游园惊梦带给人的感受。
瞻园觅秀的戏台,品一盏清茶、听一曲丝竹;棋居花院,萦绕的桂花香气中,三两好友相聚于此,棋盘之上,黑白纵横,雅趣纷呈;松风水月,尚能抚琴一曲,古琴音色清雅,弦落处,声悠扬……
溯源国人的文化基因,不断探求内心精神追求,为生活提供功能载体,为心灵打造情感归属,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身份认同,也是泰禾的初衷所在。
“泰禾认为:人是生活在思想与情感中的,家并不是简单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归属。”
人生至乐之事,不是昂贵的家具配饰,是拥有一片舒适惬意的生活疆土、几位志趣相投的至交好友,倚窗赏月明,静卧听风吟。这也是院子里的红楼作为“堂前院里”社群活动之一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