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戏迷之后,重温电影《霸王别姬》,有很多新的感受。这部电影真是在京剧方面达到了几乎登峰造极的专业程度,越是研读,越能看出银幕背后那些难以察觉的心血和功夫。张国荣饰演的名伶程蝶衣,在片中有三个戏曲造型:虞姬、贵妃和杜丽娘(还扮过一个未在片中出现的白素贞),个个都是美美哒,奥妙无穷哒,今天先来说说《牡丹亭》杜丽娘。
《牡丹亭》不是一出京剧,是昆曲,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巨作,可以说是昆曲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出。程蝶衣在艺术上的原型依自梅兰芳先生,按照旧时代对京剧名角的要求,得“文武昆乱不挡”,就是文戏、武戏、昆曲、京剧四项全能,《牡丹亭》正是梅先生的昆曲代表作,曾经拍成戏曲电影《游园惊梦》。
片中的梅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扮相显老,下面这张年轻时候的《游园惊梦》戏照,更能体现一代宗师的惊艳神采:
张国荣没受过正规科班训练,自然不能跟专业京剧演员相比,但他老人家下的功夫不小,这扮相,这身段,也颇有些戏中的神韵了
京剧和昆曲的造型体系基本一致,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手里拿的,统称“行头”,每件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只要看一眼人物的穿戴,其行当、性情、身份、地位、所处场合,甚至未来命运,就都能推测个差不离儿了。杜丽娘的造型,属于比较典型的“青衣”,张国荣为《号外》杂志拍的那辑《奇双会》戏照,也是青衣,装扮基本一样(这时候他还完全没学过戏,神气儿有点贼贼哒)
大伙儿常把京剧旦角称为“花旦”,其实旦角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衣,主要演绎端庄贤淑的年轻女性。传统京剧中的年轻女性都梳“大头”:额前贴片子、脑后绾发髻,垂下三绺长发,两小绺在胸前,一大绺在身后,叫做“线尾子”
梳大头是一门高深技艺,得有专门的师傅来做。梳头前要先化好妆
妆面完成后,梳头师傅出马啦。第一道工序是勒头,就是用长带子紧紧吊起两边眉梢,显得更加精神。勒头对演员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新手勒不到半小时就会头晕呕吐,老演员也坚持不过几个时辰,但是拍电影时候张国荣这扮相要保持大半天乃至一整天,远比演一出戏的时间长,咱不知他是怎么熬下来的……
勒好头,贴片子。“片子”就是脸周这一圈黑发,乃是真人头发制成,分成一绺一绺,扮戏时候用榆树胶泡开刮平,贴在脸周,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网上找张图示意一下
传统大头要贴七个“小弯”,额头正中一个,两边各三个;两个“大绺”,两腮各一个。贴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对扮相非常重要,啥样脸型都可以通过贴片子调整成一张漂亮的鸭蛋脸
张国荣这样脸型,贴片子前后的差别还不是很大;有些演员的差别就非常明显了,像咱们“四大名旦”之程砚秋祖师爷,早年风姿盖世,后来胖得不要不要的,变成了左一这个样子
那你说这张银盆大脸要怎么唱旦角呢,那就看贴片子的功力啦。这是他的《游园惊梦》戏照,已经开始发福了,仍然很美(晚年的他还要更胖,需贴前后两层片子)……
贴完片子,还有一系列的美发工序:扣网子,插大簪,绾大发,打发髻,包水纱……满头乌丝完成!可以插戴头面了……
严格说来,“头面”包括头上戴的一切,发网、大发、发簪等等那叫“软头面”;以下出现的首饰叫做“硬头面”,通常也简称“头面”。头面是成套的,包括数十件,每件都有固定的插戴位置。《霸王别姬》小说原著中蝶衣也有心爱的私房头面,段小楼随手抢去其中一件银钗送给了菊仙,这是个违背梨园常识的事情,首先头面中没有银钗这一件;其次他抢去一件之后这头面就不成套了,让蝶衣还咋戴啊……到了电影里,这细节可就讲究了,瞧瞧袁四爷送给蝶衣的整套头面,琳琅满目的一大盒
看看特写:正中上方是“蝴蝶顶花”,“大头”必戴,顾名思义是戴在头顶;下方“腰箍”,又称“中梁”,乃是“后三件”的一件,扣在发髻中腰;两边是成对的“六角花”“串蝴蝶”,戴在顶花两侧;下角是“泡子”,戴在额头片子上。盒中应该还有纂围、后兜、耳挖子等等。这套头面是水钻制成,属于民国时期才出现的时新货,搁现在也要三五千块钱,确是出手大方
头面分“水钻”“点翠”“银钉”三种,根据不同身份佩戴。水钻头面主要是娇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杜丽娘戴的这种就是,blingbling亮闪闪,大家可以对照上图,看看每一件在头上的对应位置
最下方垂着一排珠串的,叫做“耳挖子”,就是蝶衣拿在手里擦拭的这件
虞姬作为帝王后妃,戴点翠头面,不过她还要戴一顶如意冠,所以头面不戴整套,大伙可以看到额前那排小圆珠,叫做“泡子”,色呈皎月,是点翠泡子。
京剧演员朋友跟我说:其实整部电影中最能体现张国荣戏曲功力的,是这场没有扮上的《牡丹亭》,没有了粉墨油彩和华丽行头的修饰,一切神情和身段的细微处一览无余,你看看他的眼神,看看他的手,看看他周身的那个圆融,一个外行能演成这样,实在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