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懂昆曲的人,甚至在看《青春牡丹亭》之前我都不是一个喜欢喜剧的人,总觉得戏剧中的人物不仅不真实而且有点假。学生时代,在家看电视也是看到戏剧频道便直接跳过去。第一次接触《青春牡丹亭》是在大一下学期,古代文学作品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闺塾》和《游园》两段。感觉整个喜剧布景简单但是却带给观众一种震惊。其中最深刻的是《青春牡丹亭》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
01独特的视觉冲击
《青春牡丹亭》并不是以布景和华丽的服饰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其布景简单之极。只是简单的一套桌椅。然后再借用灯光的效果淡化一切背景,将焦点聚焦在人物身上。
剧中人物的服饰色调也不以华丽取胜,而是以简单素雅的白色色调为主,与灯光配合,使得人物在舞台上更加突出。
我说过我不是一个懂戏剧的人。我不懂得在戏剧中布景,道具,服饰与人物的关系,但对于《青春牡丹亭》我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她给人一种梦境的柔和。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白都像一个美丽的梦,吸引中我们跟随演员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进已经预设好的剧情跟剧景中。同时,《青春牡丹亭》淡化了的布景反而在视觉上给人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闺塾》的最后一段:
丽娘:春香,方才说的花园在哪里?春香……春香:小姐,诺,诺,诺。那不是大花园么?丽娘:可有什么景致?春香:有景,有景,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对太湖山石,奇花异草。委实秀丽的紧哪!丽娘: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
这段台词极其简单。然而到了《青春牡丹亭》里,经过几个演员的表演,其想象力就自然而然的出来。
首先承接前面的一段,由于春香挨了小姐的打,所以在丽娘问她花园在何处的时候,她双手叉腰,嘟囔着小嘴,一副很生气又很向往的样子。我想到了这里,花园的美丽景致已经印在了很多观众的脑海里。
另一方面,丽娘再唤一声春香并快步向春香走去,显露出丽娘对花园的向往,这里巧用了丽娘-------剧中主人翁的想象力,给予观众视觉冲击,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加之后来春香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在黑白的布景中,就连流觞曲水,太湖山石,奇花异草这一系列本身在舞台上并不存在也无法模拟的景致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观众的视线里了。
而后在游园的过程中,舞台上也仅仅是一张画有竹子的背景而已。然而丽娘在白色衣服外加了一件粉红带紫色的外套,恰恰与丽娘此时唱到的“好天气”相互映衬,甚至还可以让观众想到花园中一缕缕从太湖里吹来的春风。
总之,《青春牡丹亭》给人的视觉冲击是通过人物的服饰及表情来实现的,演员丰富到位的表情以及清新淡雅的服装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
02华丽的文字与唱腔
在美学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主张将审美与审美对象分开来看,因为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思想活动,而审美对象是客观的。《青春牡丹亭》则把作为审美对象本身的剧本和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观众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了。
文字的华丽,当然不是《青春牡丹亭》所特有的,中国古代文学很多剧本便具有这样的特色,如《西厢记》、《桃花扇》等。然而,本就华美的文字配上昆曲独特的唱腔,给人的审美感官的冲击便大不相同了。
00:30就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说,我是偏爱外国文学的,因为自我开始接受文学开始我所阅读的就是《复活》、《巴黎圣母院》一类的外国名著。所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即使其文字华美,由于阅读习惯的原因也很难静下心来去赏析。然而,当《牡丹亭》配上昆曲的唱腔之后,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去品味其中的美感。也就更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了。甚至昆曲唱腔本身就有这样一种魅力,使得我们慢慢地静下心来品悟其中的美。
在看完《青春牡丹亭》之后,周末与朋友出去吃饭,那个小店正在放昆曲《白蛇传》,只见白素贞一袭白衣,青儿站在白素贞左旁,而许仙则跪在另外一侧,白素贞用手轻点许仙的额头在用手轻轻拉起将要倒下的许仙。当时看到这一段,只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何。后来,有位专业的戏友说这一个动作正好体现了白素贞对于许仙的爱恨交加。恍然大悟。原来戏剧本身就是一个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艺术形式,更何况是这么美的《牡丹亭》配上如此美貌的演员加如此优美的唱腔?
03别致的服饰与配色
我是一个对于中国古代服饰有偏爱的人,从小自己就会在白纸上画下很多古代仕女图,甚至只要在电视上发现一款新的我没有见过的古代服饰,就会立马对这个电视节目异常着迷。让我欣赏《青春牡丹亭》的原因除了其文字配合唱腔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以外就是服饰给人的视觉冲击了,前面在讲视觉冲击的时候也提到了服饰方面的原因。
先看看《青春牡丹亭》里面服饰的色调,以丽娘的浅色色调为主,同时春香的红色色调、绿色色调和紫色色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丽娘除了死后的那一幕以及与柳梦梅新婚的一段基本都以浅色色调为主,与她的性格相配,代表了丽娘对于爱情的忠贞和心灵的纯洁。同时,丽娘的服饰在华丽之外显出端庄素雅的一面,与她的大家闺秀身份相配,也与她注重自身容貌的性格相配。丽娘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做工细致,上面附有刺绣制作的精美花纹。
而春香的服饰跟她的人一样,只是个配角,春香这个角色是为了表现杜丽娘而设,同样,她衣服的着色照样如此。在闺塾之时,在一个相对严肃的环境里是比较正统的红色色调。在游园时,是与春景相配的绿色色调。在丽娘死时,与其悲伤的情景相配是略带忧伤的紫色色调。
而剧中服饰与人物思想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众所周知,丽娘是一个反封建反礼教的形象,甚至在剧中,在她的梦中便直接描写了她与柳梦梅幽会的一段。在那个时候,封建礼教甚严的时代,这个梦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怎会容忍一闺中未嫁的女子因为一个春梦生相思之情致死?我曾想过,如果让我来导演牡丹亭的话,我一定会让丽娘身着一套开放但不失风雅的服装,跟她与那个时代相比开放的思想相配。
然而在观看完《青春牡丹亭》之后,突然觉得也许最好的办法就如剧中那样,将反封建反礼教的杜丽娘包裹在一个代表封建礼教的服装之下,更能象征她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封建礼教严格束缚人的思想的时代争取自由婚姻跟爱情的可贵。要知道,人要摆脱自身环境对自己的束缚是很困难的。然而杜丽娘,虽身着封建礼教的大衣,却拥有一颗开放文明的思想,这样的表现人物已经超出了审美启示而是直接带给观众思想启示了。
对于昆曲,小编不敢说懂,甚至了解都不敢妄言。对于昆曲的欣赏经历,也只有寥寥数次。《青春版牡丹亭》是小编完完整整欣赏了许多遍的,如果说杜丽娘因爱情还魂是《牡丹亭》的独特魅力所在,而在小编心里,让《牡丹亭》穿上昆曲的外衣,走上戏剧的舞台,则是对经典的延续与再创造,让《牡丹亭》用另一种方式还魂。让我们用心诵读经典,对于《牡丹亭》,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