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或许你从不听昆曲,或许你也不了解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到底是什么人,但我想这都不会妨碍你对这句话产生共鸣。
生而为人,爱情是我们的每个人嗯呢向往的一片光辉,欲望是我们的本能。如果有一天这些都要遭到扭曲,甚至抹杀时,你能否在层层的禁锢中忠于自己最初的感觉?
明代传奇剧本《牡丹亭》回答了这个问题,它用一个超越生死的动人爱情故事,点起了一团火,让人在重重束缚中依然能看到生命应有的鲜活。
01花花草草由人恋
《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个标准的古代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要去自家的后花园都被以“风雨林中有鬼神”为由禁止。终于有一天她按耐不住好奇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踏足了园子,看到园子里姹紫嫣红开遍的杜丽娘不禁发出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满园的花草能肆意地竞相盛放,而自己生命,大把的美好时光却只能在闺阁中虚度了。失落的杜丽娘回到闺阁后就做起了一场春梦,在梦里她遇见了一俊俏书生,与他共成了一场云雨之欢。醒来后却发现一切的美好都不是真的,自己依旧被规矩、礼节束缚,之后的人生也依旧不允许爱与被爱,万分失望痛苦的杜丽娘从此一病不起,直至香消玉殒。
故事第一部分的“因情而死”告一段落。当然,我认为这里的“情”并不是爱情,而是主人公自己的性情。她有欲望,她不甘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沉寂。她像日后那位卧轨的安娜一样认定了:“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而当时的环境容不下她的这种性情,当时女子唯一的正途就是老老实实接受包办婚姻,然后生儿育女,很多人心甘情愿的认命了,可杜丽娘却宁愿伤心至死也再不愿顺从妥协。因为即使古往今来绝大多人都这样,也不代表这就是对的。
02生生死死随人愿
杜丽娘死后三年,书生柳梦梅来到了已成为梅花观的杜府,在当年的那个后花园捡到了杜丽娘的画像,惊为天人,就把它悬挂在居室的墙上日日对着它呼唤。杜丽娘的魂魄归来,见到了当年梦中书生。
一切像是天定的缘分,她与他人鬼情未了。至此杜丽娘的情感落到了实处,她有了具体的目标,然后便是柳梦梅在石道姑的帮助下开棺掘坟,杜丽娘在地府与鬼判申辩,最后她复活了。
这段“因情而生”写的很离奇,但正是这份离奇的浪漫主义描写让人看到了有“情”的美好。因为有“情”,生离死别都变得不再让人痛苦,因为有“情”,仿佛干枯沙漠开出一朵鲜花,至此你的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对爱情的讴歌何尝不是对人性的讴歌,人可以选择谦卑,人也可以选择顺从,但在他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他首先得是一个能正视自己的欲望、性情和脾气的自由人。
03酸酸楚楚无人怨
杜丽娘复活还阳并不是故事的终点,之后她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人类社会。杜父死活不认她与柳梦梅的这桩“无媒而婚”,宁可当女儿死了也不接受她活过来却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只好上金殿由皇帝来裁决,皇帝看见杜丽娘走路时脚下有影子就断定她重生了,不是鬼,判她与柳梦梅做了夫妻,故事这才在大团圆中落幕。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让人看着感到惊奇也好,感人也罢,那么到了最后就只充斥着满满的讽刺。高高在上的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为官清廉正直的杜父坚决捍卫礼教。丝毫不通人情,杜丽娘走上朝廷,发现它竟比阎罗殿还可怕。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不止对女人难,对不愿随波逐流的文人也难。而《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显然就是这样一位有反抗性的“狂奴”。
汤显祖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21岁中举人,但在万历五年、万历八年两次会试中,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做陪衬。他打听到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就派人笼络。汤显祖拒绝了他的延揽,这导致了直到张居正去世后他才得以考中进士。此后他又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万历十九年因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官,万历二十六年正式辞官而去。
纵观汤显祖的一生,算是身体力行的做到了不屈服于权势,不与人同流合污,他这个桃李春风旧门墙里的文人是真有过追求,有过气节的。当然最终得到结果是他官职不显,屡遭排挤。他自身的“酸酸楚楚”是否真的无人可怨?我认为他是有怨的,但即使是怨也值得珍惜,因为那里至少包含着曾经有过的希望,而不是全然的死寂。
《牡丹亭》词采华丽,读起来极富韵律与美感,它讲的是一个瑰丽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背后支撑它的是敢于反抗的勇气与追求自我的决绝,这份超越生死的爱情不是求神拜佛等来的,是觉醒、抗争才有机会赢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