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诞生出许多文明古国,而其中最为辉煌的就是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在国际上尚有争议,比如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而英国著名纪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称作世界四大文明。不过不管如何争议,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必定在四大文明古国当中,而且中国是四大文明当中唯一未曾断绝的文明。
这一点有许多佐证,比如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当中,只有昆曲还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但古希腊戏剧与印度梵剧早已绝迹,也正因如此,昆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高可想而知。
中国的戏剧种类极多,如同百花齐放,而昆曲被称为其中的“兰花”,清新典雅。如今,国人对于昆曲知之甚少,许多人甚至只从相声当中听过对昆曲的调侃,众人也经常拿昆曲来做比喻,将它类比为高不可攀的风花雪月之物,与下里巴人的艺术形式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昆曲的艺术性确实很强,因为它所发展融合的,是中国古代数百年来文化艺术的结晶。
昆曲原名“昆山腔”,也常被称为“昆剧”或“昆腔”,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形成于六百多年前的元代末期,发源地是昆山等地区。在宋元以前,中国的戏剧发展比较缓慢,才子佳人更倾向于诗词创作,词即是可以用来唱作的诗,而在宋元时期,尤其是元代,戏曲发展迅速,并形成北曲、南曲交相辉映的局面。在元末时期,南曲流经江苏昆山一带,当地以顾坚为代表的音乐家结合当地戏曲与文化特色,对南曲进行了改造,成为昆曲的雏形,至明朝初期已经有“昆山腔”的说法。
明嘉靖年间,一位从朝廷致仕的官员魏良辅辗转来到江苏太仓居住。魏良辅熟悉音律,他年轻时初学北曲,但由于不及北曲大家王友山,因此转而钻研南曲。在魏良辅的家乡盛行弋阳腔,但他非常厌恶弋阳腔,因此来到江苏太仓。当时的太仓可谓是戏曲界的明珠,北曲南戏在此地都非常活跃,因此魏良辅时常向人请教,然后在太仓南码头的阁楼上废寝忘食的钻研。据说魏良辅为改进昆曲,在阁楼上钻研十年,终成一代“曲圣”。魏良辅对北曲、南戏、弋阳腔等都非常精通,因此他吸取百家精华,对昆腔进行革新,创造出在后世非常著名的“水磨调”,被誉为昆曲之祖。
在此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在继承魏良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对昆腔进行创新,并在隆庆末年写出第一部昆腔传《浣纱记》。《浣纱记》是根据《吴越春秋》改编而成的昆曲剧目,舞台上,西施的形象鲜活而饱满,昆山腔借助凄美的爱情来抒发兴亡之感,成为时人最为追捧的戏曲。《浣纱记》的上演,引起许多人对昆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