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里有戏溯源婺剧的前世今生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通讯员郭楠

“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我的领导不遗余力用一种砸锅卖铁也要把青年演员培养起来的精神,把我推到了今天这个舞台上。”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文武小生楼胜,摘得了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时隔36年,浙江戏曲演员再度榜首。

5月21日的颁奖典礼现场,妻子、梅花奖得主杨霞云帮他换上格子西装,他在侧幕条来回踱步近半小时,登台领奖。这番3分钟的感言,让很多人泪目了。

7月1日,浙婺又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文艺院团,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建团65年来,浙婺也曾面临当时戏曲院团的普遍难题:市场不景气,演员缩减,“创新”受创。在戏曲发展环境和体制处于变革的特殊阶段,浙婺在困境中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开创了婺剧发展新局面。而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是处在特定环境下促进婺剧发展的管理之道,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王晓平,在继承中敢于创新的成功实践。

从一年不到30场戏,到如今一年多场,浙婺形成以60、70后为中坚,80、90后为骨干,00后优秀苗子组成的三个梯队。全团行当整齐、男女并重、亦文亦武。陈美兰的《白蛇前传》、杨霞云的《穆桂英》、楼胜的《火烧子都》……说起浙婺演员的表演,有人用了“罕见”两字。人们感叹浙婺的青蛇白蛇身上,真的走的是蛇形,感叹许仙的“十三跌”,正是楼胜18年的“摸爬滚打”。这些年轻演员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经过刻苦训练的舞台技巧,而是一种进乎技而游于艺的自由状态,通往更高的精神性。

7月7日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婺里有戏”。

为什么说婺剧是京剧的“祖宗”?浙婺如何成为红团?浙婺的年轻演员身上,有哪些“必杀技”?让我们一键get!

婺剧的前世今生

婺剧,俗称金华戏,含六种声腔,是浙江省古老的多声腔剧中之一。形成于浙江金华、衢州地区,流传地域包括丽水、台州、温州、杭州以及赣东北部分地区。

明清时期,金衢地区商品经济逐渐繁荣,各剧种的戏班陆续进入,一代代艺人将流入的各种戏曲声腔,与本地的民间音乐、文化习俗相融合,从而形成了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地方戏。

新中国成立时,因金华古称婺州,遂将长期流行于金华、衢州一带用本土方言的高等六个品种地方戏,以区域命名,统一合称为婺剧。

从此中国戏曲史上多了一个小地方的大剧种——婺剧。

婺剧各声腔的起源时间各不相同,最早的高腔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昆腔起源于明末,乱弹与徽戏起源于清中叶,滩簧形成于明末清初。

婺剧传统剧目和唱调音乐十分丰富,剧目有多本,曲牌数以千计,并显有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

婺剧《信仰的味道》

婺剧音乐古老而丰富,地方特色明显,舞台表演乡土气息浓郁,粗放强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张,见长文戏武做;有“大花过头,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脐”等动作特点。

六种声腔,分腔分治,唱调、唱腔音乐多姿多彩,主奏乐器各不相同,尤以乱弹,因具风格独特的支声复调音乐而著称。

20世纪50年代,婺剧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葛素云等前辈的悉心传授、培育,以郑兰香、吴光煜为代表的一代婺剧人,迅速成长,新老同台,革故鼎新,婺剧艺术迅速提升,赋予婺剧时代精神以展现地方文化的艺术品格,使长期兴盛于农村的草台艺术,成为广受城市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剧场艺术,婺剧艺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部”——农民戏。

年,婺剧首次登上首都舞台,震动了戏曲界,受到肯定和赞扬。

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观后有感,赋诗一首:“璞玉浑金尚可求,英雄儿女入燕幽。浙东何止山川美,又有新声说婺州。”

年6月,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5月,婺剧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

65岁的浙婺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原名浙江婺剧团,年12月更名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年2月,浙江省文化局以民办公助形式,将大荣春共和班和省文工团婺剧组的周越先等人,合并为浙江省婺剧实验剧团,周越先任团长,徐东福任副团长。

年举办省婺剧训练班,由婺剧名旦周越先,名丑徐东福当老师,年元旦,在实验剧团和训练班的基础上,又吸收部分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成立了浙江婺剧团。

浙江婺剧团成立之初,即着手抢救婺剧传统遗产,收集、记录了多个大、小剧目和0多首唱腔、器乐曲牌;留存了大量传统脸谱、戏装图样等珍贵资料。

年浙江婺剧团晋京演出轰动京华,《断桥》被誉“天下第一桥”。

浙江婺剧团(旧址)

改革开放后,涌现了“二度梅”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陈美兰,“梅花奖”获得者张建敏,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朱元昊以及周志清、赵姝珠等一批优秀演员。

婺剧再创辉煌,大胆创新的婺剧《白蛇前传》大获成功,引戏曲改革之新风,影响戏曲界。

婺剧首次搬上银幕,《西施泪》拍成电影并获奖。

世纪之交,戏曲发展形势严峻,婺剧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锐意开拓,冲破用人、分配、人才培养、艺术生产的旧有模式,带领全体演职员一起攻坚排难,逆势而上,艺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连年登上新台阶。

继苗嫩、刘志宏、黄维龙、郑丽芳为代表的一代优秀演员以后,一批“90后”新秀脱颖而出。研究院现有演职员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42人,阵容整齐,实力强劲。

中国剧协原副主席刘厚生说:婺剧不仅传统家底丰实,宝藏极多,就是当前的艺术实力——特别是艺术基本功、传统剧目和青年演员水平方面,都可以说够得上全国一流。

中国婺剧院·大剧场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按农村市场、城市市场、校园(社区)市场、境外市场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生产各类剧目,集中精力、财力抓精品创作。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台风貌,相继创排了《昆仑女》《梦断婺江》《白蛇传》《宫锦袍》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10余项国家级大奖。

年以来,浙婺数次登上央视新年戏曲晚会舞台、参加央视春晚演出,在央视元宵晚会、央视元宵戏曲晚会、亚洲文化嘉年华上频频亮相。连续多年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古巴、南非、赞比亚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或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