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亮相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摄影:夏俊俊
《凤还巢》。摄影:夏俊俊
于魁智和李胜素向观众谢幕。摄影:夏俊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佩)继梨园“黄金搭档”于魁智、李胜素带来的《太真外传》后,12月25日晚,李胜素以一场惊艳江城的《凤还巢》落下了今年“戏码头——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的帷幕。
年以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演艺集团主办,省演出公司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戏码头——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已经成为江城戏迷们翘首期盼的戏曲盛会。今年,“戏码头”又有了一座环境舒适、效果极佳的戏曲艺术的殿堂——湖北戏曲艺术中心。这个岁末,就有6台高水平、名家荟萃的京昆艺术大戏在这里唱响。
在英雄之城高歌英雄大戏
率先登台湖北戏曲艺术中心的是海派大青衣史依弘和蓝天领衔的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家们。连续两天,他们带来了传统名剧《四郎探母》和京剧现代戏《杜鹃山》。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12月11日晚上,《四郎探母》登场。史依弘搭档优秀的年轻京剧艺术家蓝天,两人男才女貌,精美的扮相、深厚的唱功,引来观众阵阵喝彩。特别是史依弘上下场的旗鞋台步,尽显梅派大青衣风范,不愧为“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佳”。
紧随其后上演的《杜鹃山》,是一出千锤百炼的经典红色剧目。这部八大样板戏之一,承载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上海京剧院精心复排该剧。当晚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有不少寻找时代记忆的中老年人,也有专程追随史依弘等主演而来的铁杆粉丝。
舞台上,史依弘扮演的“柯湘”,将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唱腔演绎声情并茂、炉火纯青,尤其是“家住安源”“乱云飞”等段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无独有偶,此次上海京剧院带来的两出大戏,讲述的都是英雄的故事,不仅让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观众们在戏曲中回望艰苦的历史、领略革命的精神,更是以革命志士追求理想前赴后继的故事,礼赞英雄之城。
一位忠实戏迷阿姨表示:“上京在武汉就演两场,实在看不过瘾,期盼着下次看到更多精彩演出。”
“南戏之祖”引爆年轻戏迷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自十几年前开始巡演,足迹遍布海内外20余座城市,入场观众达80万人次,其中70%为青年观众。而在拥有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说不尽缱绻深情的昆曲更是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
12月18日,苏州昆剧院将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带到了湖北戏曲艺术中心的舞台。“柳梦梅”一角由“梅花奖”得主周雪峰饰演,他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为师,塑造了各种不同古代小生形象;“杜丽娘”一角则由朱璎媛饰演,她擅演《寻梦》《偷诗》《千里送京娘》等折子戏,享誉海内外。
在《牡丹亭》之后,苏州昆剧院接连带来了一出“南戏之祖”《琵琶记》。《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的作品,有着近年历史,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官生与正旦行当的扛鼎之作。如此好戏来汉,一时间,武汉的大学生们趋之若鹜。当晚演出现场人潮涌动,大多都是年轻观众,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吴侬软语中的美好爱情,深深感动了江城儿女。
一位来自武汉大学的王同学表示:“在武汉上大学十分幸福,可以看到这么多难得一见的精彩好戏!”
“凤已还巢”,再待明年更精彩
于魁智、李胜素这对“黄金搭档”是“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的常客,不仅因为武汉是“戏码头”,更因为湖北有爱京剧、懂京剧的观众。
12月中旬,于魁智、李胜素率国家京剧院一团远赴澳门特别行政区,走进校园进行京剧讲座,以梅派名剧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二周年。
结束了澳门演出后,于魁智、李胜素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地来到武汉。
12月24日,二人在汉演绎的《太真外传》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年,国家京剧院怀着敬畏之心,新排了这部梅兰芳的经典之作。舞台上,于魁智饰演的“唐明皇”情真意切,李胜素饰演的“杨玉环”唱腔醇厚流丽,圆润甜美,尽显梅派真传,让观众大呼过瘾。
12月25日晚,李胜素压轴带来了一出《凤还巢》。舞台上,李胜素饰演的“程雪娥”充分体现了梅派表演“神”“味”“美”的特色,其在表演中特别注意眼神运用,可谓“神不离法,法不离神”。
而为了给观众呈现最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在《凤还巢》中,于魁智等一众京剧表演艺术家都甘当“绿叶”,为李胜素助演。虽然出场次数不多,每每登台都引来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随着《凤还巢》的落幕,此次“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也终于落下帷幕。
此次6台大戏都是首次登台湖北戏曲艺术中心,前来观看的观众纷纷表示:这里环境舒适,舞台效果极佳,听戏十分享受,以后看戏有了最佳去处。
位于武昌区梅家山42号的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是湖北省建设的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重点场馆。自今年9月开业以来,这里不仅成为武汉新的城市文化景观,更成为戏迷心中的戏曲艺术殿堂。今后,湖北戏曲艺术中心将继续为江城戏迷带去更多、更高水平的精彩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