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是国内众多旅游目的地标配,经过多年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有的旅游演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收增长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对旅游过程中互动性和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体验演艺异军突起,表现令人瞩目。
后疫情时代的“沉浸式”体验演艺,以其特有的互动体验、专属情境、艺术情调,日益受到游客们的喜爱,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出新机遇。目前,“沉浸式”体验演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新标配。
什么是“沉浸式”体验演艺?
沉浸式娱乐是舶来品,一类是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以沉浸式戏剧为代表。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以及演员与叙事的“表演”关系。它打破了单方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舞台下观看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动式的体验。另一类则更注重科技的场景体验。多元化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如今,“沉浸式”一词已是文化、娱乐、科技、游戏等众多领域的“热词”之一。对文旅业而言,无论是主题乐园、水上乐园、特色小镇、文旅演艺、还是商业空间,沉浸式可谓来势汹汹,重新定义游客的感官体验。那么什么才是“沉浸式”体验演艺呢?它具有四大特征:
环境营造
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游客打造“另一个时空”。
互动性
没有固定舞台,游客可参与剧情的互动环节,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感受。
多感官体验
灵活地调动游客的五感,除了视觉、听觉外,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演出真实、立体地包围游客。
角色扮演
游客可以直接参与戏剧表演,成为剧中人,甚至推动剧情发展。
从最初简单的观看,向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方向转变;从以传统定点剧场为特点的1.0时代,到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2.0时代,发展到了如今以“沉浸式”体验为特点,让游客参与式互动、行进式体验的3.0时代,旅游演艺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升级优化。
3.0时代,有哪些优秀代表?
苏州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复刻”了一个属于沈复、芸娘的世界,观众随演员在园林中走走停停,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
陕西西安,实景演艺《出师表》带来了奇幻三国秀,引领观众在跨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中感受诸葛亮忠义千古、鞠躬尽瘁的生命历程;
以大唐芙蓉园历史渊源为背景,诗仙李白人物为贯穿,“将进酒”词牌为基调,“处处是舞台,处处皆表演”的《大唐追梦》,融合了现代声光电技术与历史、民俗、文化等多重元素;
湖南常德,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令泛舟溪上的游客仿佛走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浙江杭州,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以“行进+沉浸”的观演方式,让游客尽享一场运河文化盛宴,展现千年文脉新蝶变;
湖北武汉,《知音号》停靠在江畔,船和码头即剧场,活现了上世纪老武汉风情,游人可登上船,分层移步观看触及心灵的武汉故事……
“沉浸式”演艺将是下一个风口?
“沉浸式”演艺通过科技手段和演出元素,让观众通过“视、听、嗅、味、触”来欣赏的演艺活动。较之传统旅游演艺,观众不仅仅能“看”演出,甚至还能调动触觉、味觉参与其中,获得全新的观演体验。其主要特点是故事性、艺术性、沉浸感与参与感强,对都市年轻消费群体有很大的吸引力。
国家对于发展沉浸式产业的政策也是旗帜鲜明的,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政策中九条主要任务,三条与沉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意见》还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和旅游消费内容”。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28部门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在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部分,提到“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技术的加持、政策的推动,使“沉浸式”演艺迎来了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旅游绿皮书:~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沉浸式”演艺将在未来快速普及并日益成为主流演出。
沉浸式演艺如何实现持续盈利?
一台成功的“沉浸式”演艺作品,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好看,接地气;二是观演的形态有创意;第三就是在市场上具有可持续的赢利能力。目前大部分的“沉浸式”演艺还处在“门票经济”时代,实现盈利仍需努力。
一台演出再精彩,终将触及“天花板”。转变思维是关键,要从“门票经济”转到“场景消费运营”。从以往单一的一台演出或一个演艺产品为核心,来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将“沉浸式”演艺打造成为文旅综合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利用“沉浸式”演艺这个流量IP,将整个演艺空间转化为展示空间、教育空间、社交空间、艺术空间和节庆空间等。
通讯员:张俊杰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别鸣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