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戏曲格局走出去为上海好戏开疆拓土

北京治痤疮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白蛇传》剧照(上海昆剧团供图)

■近两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下,上海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充分激发出戏曲院团的演出活力。如果说过去是全国各地剧种到上海来“闯一闯码头”,那么如今上海的戏曲人更注重主动出击,会一会新观众。你来我往间,提升的不单是某一个剧种的传播力,谋求的不单是某一个地域的戏曲院团发展,更能带动传统戏曲整体在文化领域的标识度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今天的我们要有‘大戏曲’的格局。在巩固、服务本土市场和戏迷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主动培育全国市场。只有传统戏曲整体步入健康发展态势,才有可能真正迎来属于戏曲人的春天”

这个秋天,上海戏曲院团迎来了丰收的“巡演大年”。

今明两晚,上海昆剧团首度亮相长春;9月2日起,上海评弹团也将第一次走进东北三省;11月,上海越剧院的经典版《红楼梦》将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的消息已让当地戏迷翘首以待……相较往年的北京、广州、杭州、香港等“常规”站点,上海戏曲院团今年演出地域辐射更广,四川、湖北、云南等十几年未曾踏足的地方重回巡演名单。

足迹更广了,场次更多了。截至8月,上海越剧院仅《红楼梦》一剧就在全国巡演30场。今年上海昆剧团演出预计达场,其中全国演出占35%,均超往年。

《红楼梦》剧照。时值《红楼梦》首演60周年之际,上海越剧院启用95后演员挑梁,开启全国巡演。(上海越剧院供图)

更重要的,是机制的创新。不少院团正发展出一种巡演机制:目的性更强——提升剧种传播力和院团影响力;系统性更高——划分区域集中演出让传播效应最大化;与演出相配套的普及、导赏等系列内容更丰富——让一次演出在当地形成文化事件,以此吸纳培养新观众。在专家看来,这样的巡演机制对其他剧种,尤其是地方戏走出本土市场“安全区”,拓展全国影响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戏曲开疆拓土正当其时

今年戏曲界的“巡演井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传统文化复兴带来的市场需求。过去两年,《临川四梦》《长生殿》的全国巡演着实在广州、武汉、深圳等地掀起一阵昆曲旋风,屡破当地的戏曲商演票房纪录。前两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东北有不少戏迷组团“打飞的”来看蔡正仁、张静娴等昆曲国宝级老艺术家精彩演出。他们“责怪”着昆曲人:“你们都不来东北,我们看场昆曲可太难了!”

图③为《牡丹亭》剧照。(上海昆剧团供图)

这让谷好好既惊喜又意外。放在20年前,东北是想也不敢想的市场。发端江南的水磨调,虽有年的历史,却几度面临生存危机;虽是全国性剧种,可主要活跃于长三角,北方仅北方昆曲剧院一个剧团。而听说评弹第一次要到东北走一遭,有人打趣问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你们要用东北话演出吗?”高博文反问:“难道莫扎特歌剧来上海,也要用上海话唱吗?”听上去虽是玩笑,却直接回应了许多人不必要的“地域文化差异”担忧。他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苏州就有评弹艺术家北上,在长春建立评弹团。活跃时间不长,但也证明江南剧种在东北有“落地”的前缘。

如果说昆曲、评弹是在“开疆拓土”,那么某种意义上说,越剧《红楼梦》的巡演站点规划,更像是在“收复失地”。作为发祥于上海的江南剧种,越剧诞生不过多年,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地方剧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因越剧电影《红楼梦》风靡大江南北。可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商演机会不少,但从演出地域来看,越剧的市场被压缩了。这些演出邀约中,在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看来,真正能为剧种发展和院团影响力带来积极影响的,更少。

时值《红楼梦》首演60周年,越剧最年轻一代——95后又刚进团亟待舞台磨练。由此,一轮主要由青年演员挑梁,覆盖全年、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红楼梦》巡演拉开大幕。盯着今年的巡演行程单,有资深演员数着站头:“哈尔滨,十多年没去;昆明,20年没去;重庆、成都,起码也有15年以上没走过了!”

可以说,“巡演井喷”是各地对传统戏曲演出需求的井喷。如今,剧种受众也在突破地域界限和文化背景,上海好戏开疆拓土正当其时。

系统性、品牌化的巡演机制让戏曲朋友圈越拉越大

传统戏曲走出本土市场的“安全区”,需要的不只是魄力和勇气。在不少院团“掌门人”看来,巡演还要站在剧种长远发展的角度,结合人才培养和剧目建设,形成系统性、品牌化、配套活动丰富的机制。

过去国有戏曲院团不乏异地商演订单。可院团相对被动,往往是有邀约就接,演一场就走,一别就是十几年。国有文艺院团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充分调动了院团的积极性,也让市场培育与剧目建设、人才培养真正挂钩。上海昆剧团率先示范了品牌化巡演机制的可行性。无论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四部经典大戏的强势集结,还是四本《长生殿》一戏四晚的余韵悠长,都用一地四场的演出巩固了新观众对昆曲的印象。而“五班三代”的演员队伍集体亮相,是以老带新的传承,更是院团整体实力的全面展现。

上海越剧院的策略是以经典剧目唤醒观众对越剧的“记忆点”。《红楼梦》在普通民众心中无疑是最具有辨识度的越剧标识。梁弘钧说:“我们希望通过《红楼梦》一整年的全国巡演,寻找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上越粉丝,进而重塑上海越剧院的品牌。”让初出茅庐的95后唱主角,起初大家心里没底,可每每演至经典段落,台上台下响起大合唱。老戏迷更是打着横幅欢迎他们的到来。正应了《红楼梦》里宝玉的那句经典唱词“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看得“资深宝玉”、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惠丽也感慨,真是应了梨园“戏保人”的老话,经典的魅力无穷,经典的带动效应更是超乎想象。

院团形成巡演机制也离不开当地剧场和演出商的策划。一系列导赏活动、研讨会、高校普及讲座的展开,让演出衍生出更多文化交流,甚至发酵成当地的文化事件,戏曲的文化标识度由此提升。

你来我往间,传统戏曲的朋友圈正越拉越大。在越剧院和评弹团明年的演出计划中,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赫然在列。大戏曲格局下,传统戏曲的标识度或将迎来新一轮刷新。

作者:本报记者黄启哲

制图:李洁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