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冀皮影戏文化发展史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zgbdf.net/m/
一、引言

皮影戏作为民间艺术,是民众生活的反映,是民俗文化的精华,更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种文学形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皮影戏不仅见证着民风民俗的延续与繁荣,同时作为民风民俗的文化载体,也演绎着丰沛多彩的民间文化样态。冀文化孕育了内涵深厚的民间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传统。在燕赵大地上成长起来的皮影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在满足区域民间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凝练出宝贵的民间文化精神。

二、冀皮影戏的分类和特点

冀皮影戏分为三支:一支以唐山皮影戏(也称滦州皮影或乐亭皮影)为代表的冀东皮影戏;一支以河间皮影戏为代表的冀中皮影戏;一支以邯郸多个县区和邢台部分县区皮影戏为代表的冀南皮影戏。三支皮影戏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迥异的文化传统,其历史渊源、风味格调和民间信仰等各有所异。

冀东皮影戏是北方影戏的典型代表,以冀东(唐山、秦皇岛)为中心,辐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发源于冀东地区的滦州,故被称为“滦州皮影”,又因其兴盛于乐亭,又常被称为“乐亭皮影”。

冀东皮影是南影北渐的产物。宋金较量以宋败金胜暂时画上句号,金兵入侵掳影戏艺人到北方,随之而来的是金亡元兴,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北移。彼时,滦河流域的冀东地区就成了南北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心地带,南方的皮影艺人融合当地的风俗人情将皮影艺术加以糅合、发展和完善,成为冀东皮影艺术的雏形。

冀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邃悠久的人文历史形成了颇具魅力的冀东方言文化。冀东方言既有京腔的韵味,又有东北的格调,亦有江南的味道,这或许跟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和南北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有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冀东语言别具一格,而影戏“具有特异之风味,一为词句之组织,一为所唱之声音”。

正是由于地区方言的不同,冀东影戏的发展脉络也呈现出三种不同路径。一路以昌黎、滦县、乐亭为中心,以乐亭口音为标准,唱腔优雅含蓄;一路以丰润、玉田、遵化为代表,以唐山方言为正宗,唱腔“快马轻刀”;一路以抚宁、卢龙、迁安、青龙为代表,采用方言俚语,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如此,冀东影戏因方言的差异形成了三种影戏风格,各有千秋、各得其所。冀东影戏在方言基础上开创的唱腔,既吸收融汇了地方民歌,又兼收并蓄了民间俚曲,同时借鉴吸收了京剧、梆子和昆曲这些非本地戏曲的音乐,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唱腔,使得冀东皮影成为自然流畅、颇具魅力的审美艺术。

冀东皮影将传统的民间雕刻、绘画及色彩等艺术融于一体,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与历代民间艺人的积累和提炼,形成了具有独特民间艺术的造型和风貌。集中展现着冀东地区的民间生活业态,也反映着当地丰富活跃的民间艺术文化。

从影戏最初产生的根源上来看,影戏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宗教信仰”的烙印。不论是“弄影还魂术”,还是佛教的“以影说法”,都表明影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

在冀东地区,影戏的演出不能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有合理的理由,这个理由多是满足广大民众的民间信仰活动。不同的习俗活动,所上演的影戏主题内容也不尽相同,在冀东地区流行的影戏剧目其主要内容是警世劝善、酬神赐福和人生礼仪(婚丧嫁娶、寿诞)等方面的影戏。

冀中地区处于华北平原腹地,这里遍布着早期人类的遗址,与中国西部接壤,与北京西城相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灿烂的文明使这一地区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冀中皮影戏是中国西部皮影戏在华北平原的流传,主要流行于保定、沧州、廊坊、石家庄一带,历史上以沧州河间皮影最为著名,是冀中皮影戏的典型代表。目前来看,冀中皮影戏在保定、廊坊等地已难觅其踪影,唯有河间皮影还保留着这份相对完整的民间艺术体系。

冀中皮影戏体现着中国西部皮影造型的特征,与北京西城皮影戏同宗同脉。皮影影人雕刻美轮美奂,造型隽秀逼真,在保留西部皮影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本地区民间文化,形成了粗犷中有精细、繁复中有简明的艺术特色。影人既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演出时又可作为道具使用。

冀中影戏根据影卷的不同分为两个支系,即东支和西支。东支自清道光前传入,继承了陕西影戏的东路风格,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拿蜘蛛》《五鼠闹东京》等;西支自明永乐年间传入,继承了陕西影戏的西路风格,演出剧目有全本《四大名山》《白蛇传》等。虽然分为两支,但从其唱腔、表演技巧、乐器配备以及影人造型等方面来看,却并无明显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其所演传统剧目不同。

三、结语

冀皮影戏在悠长的发展历程中,汲取了燕赵大地的民风民俗等文化营养,形成了冀影戏以民间故事、传说、英雄人物等为题材的影戏主题,借鉴方言、俚语、地方戏曲等语言艺术的演唱风格和崇佛重道的愿影习俗。冀皮影戏也因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不同滋生出区域不同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意蕴,具体体现在影戏主题、影人制作和演出风格上,冀东影戏的掐嗓唱法、雕镂精细、外简内繁的影人造型独具魅力,冀中影戏慷慨激昂、忠肝义胆的影戏主题和融合了剪纸艺术的影人造型别具特色,冀南影戏口授心传的影戏传承、情随心动、意从影出的影戏操作别具匠心。冀地区的民俗民风不仅展示了民众生活的历史,也深刻融入影戏艺术表演中,造就了冀皮影戏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皮影艺术发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因而有人将皮影艺术说成是农民的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在戏曲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乡土民风是冀影戏得以生存、滋养的精神土壤。众多燕赵儿女对影戏中所讲的故事、人物、情节耳熟能详,有的地方百姓能做影人、能演唱,甚至一代接一代往下传,才使得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