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上昆五子登科首演幕后,创想推出

年7月19日,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首幕剧场“頲·會”圆满结束。自年首创以来,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演出季已成功举办六季。7月19日至23日,五位演员:张頲、汤泼泼、张艺严、胡维露、罗晨雪会连续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个人折子戏专场,六百年昆曲在代代传承中绵延香火。昆剧在我国历史悠久,如何为这古老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是当代文化传承人不断思量和想要尝试的。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演出厅外陈列了通过数字影像表现的演员形象,全息投影minibox小盒子内是正在演唱昆剧的数字人。这也正是本次举行个人折子戏首场专场演出的昆剧演员张頲在昆剧数字化上做出的新尝试。年7月19日上海,逸夫舞台。侧台视角下,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首幕剧场“頲·會”演出现场。本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丁晓文图年7月19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现场展示的全息投影minibox小盒子里的影像,是本次举行个人折子戏专场演出的昆剧演员张頲在昆剧数字化呈现。“昆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曾几何时,平民百姓都能唱上两句。但是没关系,我觉得昆剧可以做出时代的创新,”谈到这种尝试,张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的梦想是之后可以举办一场数字人的昆剧演唱会。”“数字化的融入和人工智能的介入是否会对昆剧的内核造成影响?是否会存在违背昆剧传统的风险?”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与张頲合作进行数字创新的相关技术团队吴女士则表示AI替代掉的是内容性更弱的部分:“我觉得非遗一定是分成两个板块的,要坚持它的文化内核,但可以去将市场化的那部分,在不影响内容的基础上,把它剥离出来,利用数字化去让年轻人接受。”年7月17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頲·會”“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全剧连排现场。张頲在连排之前的准备中。年7月13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演员张頲正在排演剧目《目莲救母》。年7月6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演员张頲(右)和演员倪徐浩正在排练剧目《凤凰山·百花赠剑》。张頲自年加入戏班,至今已有24个年头,此次演出是她的第二次个人专场,“作为演员来说,我进戏班不算早的。”所以在演出武戏时,许多动作对张頲来说难度较大,作为演员,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唱、演,以保证基本功的扎实,“但没想过放弃耶,”在记者问到是否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时,张頲回答道,“爱一行干一行。”一场完整的戏长达2个小时,这对于演员无论是体力还是情绪调整,都是莫大的挑战,张頲说:“最难的是在不同的戏之间的情绪切换,你需要快速的从上一个戏的情绪中出来,才能进入下一个角色。”被问及“昆剧演员需要具备的核心特质是什么”时,张頲说:“我认为是去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体会他们的心境。”演员所饰演的每个角色都会在演员的生活本身留下痕迹,角色穿越百年通过一代代演员的口传身授抵达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每代演员独特的理解和创造。年7月6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张静娴老师正在指导张頲排练剧目《凤凰山·百花赠剑》,此剧目是一出典型的闺门旦戏。百花公主是一个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但她也是个少女,对爱情充满憧憬。这个人物身段偏刀马旦,身穿宫装、插翎子等,扮相比较特别,除了水袖、宝剑还要兼顾到翎子的一些动作,突显人物英武、豪爽之气。年7月6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张静娴老师正在指导张頲排练剧目《凤凰山·百花赠剑》,此剧目是一出典型的闺门旦戏。百花公主是一个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但她也是个少女,对爱情充满憧憬。这个人物身段偏刀马旦,身穿宫装、插翎子等,扮相比较特别,除了水袖、宝剑还要兼顾到翎子的一些动作,突显人物英武、豪爽之气。年7月3日,上海。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倪徐浩。年7月13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剧目《目莲救母》的排练现场除了张頲在数字影像上的创新,乐手高均也在昆曲的新编上做过不少努力。传统昆剧通过重新编排加入新的元素,并结合新型场地开设了昆剧小剧场,基于听觉感受的考虑昆曲的演奏尽量不使用大锣、铙钹这样的传统必备乐器,改为使用国外实验性打击乐器“七音木箱鼓”并辅以传统大鼓和板鼓及小锣。昆剧演出的完整性在于演员的演绎和乐曲的共同呈现,而鼓和笛是昆曲中最核心的乐器。“把昆曲比作人的话,笛子就像他的血液,而鼓则是骨架。”司鼓手高钧表示。昆曲的演奏不同于西洋交响乐,并非一成不变的章法,每场演出需要根据不同的演员唱腔和风格进行适配的调整,所以在学习昆曲演奏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前辈的口传身授,需要学习的是对整个昆曲的觉察力和无法用乐谱规定的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靠其他东西,是靠人去传承的。”司笛手杨子银如是说,“像我们现在坚守,可能就是一种责任感,是对先生的孝道。”年7月13日,上海。司鼓高均在上海昆剧团排练厅。年7月13日,上海。司笛杨子银在上海昆剧团排练厅。年7月6日,上海。“頲·會”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的座唱排练现场。两位乐手戏称对方在向各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都继承了师门的“私房玩意”,这是独属于每位传承者对昆曲的自我感受和认知,并代代相承、补充、完善。为使配合更为默契,乐器老师在学会自己专精乐器的同时还要对乐队的所有乐器都有所了解,知道什么片段其他乐器应该怎样去合。杨子银谈道:“我们需要处于一种合作关系,绝不是大家掰着手玩,而是在意识上的共鸣。”“做这些创新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让他们先接触到这样的新东西,之后产生兴趣来了解真正正统的昆剧。”两位乐手谈及对创新昆剧的用意时达成这样的共识。年7月6日,上海。“頲·會”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的座唱排练现场。上海戏曲中心总裁兼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左一)正在指导排练。年7月13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演员张頲正在拍演剧目《目莲救母》。“頲·會”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剧目《目莲救母》,曾是谷好好团长的白玉兰奖获奖剧目。谷好好(右一)团长将这出戏传授给了张頲,在排练厅亲自指导。年7月6日,上海。“頲·會”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的座唱排练现场。现场乐队合乐。年7月13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演员张頲正在拍演剧目《目莲救母》。“頲·會”上海昆剧团“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剧目《目莲救母》,曾是谷好好团长的白玉兰奖获奖剧目。谷好好团长将这出戏传授给了张頲,在排练厅亲自指导。年7月17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頲·會”“五子登科”系列张頲专场演出前的全剧联排现场。排练间隙,张頲和她的学生们。年7月6日,上海,上海昆剧团排练厅。演员张頲正在佩戴盔帽和翎子。演出现场,“頲·會”也收获了观众们的喜爱,首场演出,逸夫舞台场下座无虚席。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了大量年轻观众,观众年龄跨度很大,下至六七岁的儿童,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同时还有许多外国友人与亲朋好友一同前来观看昆剧。“其实随着教育水平和经济的发展,昆剧市场逐渐走向了年轻观众。昆剧想要看懂其实是有门槛的,现在的年轻观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对昆剧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了。”一位演出者表示。年7月19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现场的观众。年7月19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现场的观众。年7月19日上海,逸夫舞台。观众正在与演出成员合影。昆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本次“五子登科”演出季以传承、推新为主旨,将五名上昆优秀青年人才集中推向一个展示他们艺术积累与特色风采的平台,让观众看到上昆不同行当青年演员的整体风貌。(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