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不大的舞台,一段京胡的想起便引出一段或豪壮或旖旎的传奇故事,几张或柔美或刚烈的脸谱,几段或婉转或高亢的唱腔,道尽了时间无数的悲欢离合,生死哀惧,这就是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称为“国剧”,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与中医、国画并成为三大“国粹”,京剧形成至今不过多年的历史,但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地域文化碰撞出来的美丽火花,每一折戏、每一张脸谱,其背后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展现的是中国几千年东方艺术的魅力。
年9月25日,为了庆祝乾隆八十大寿,扬州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调戏班入京贺寿,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三庆班”在祝寿任务完成后,就留在了北京。三庆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赞誉,当时的台柱,即唱二黄旦角的高朗亭功不可没,高朗亭,艺名月官,有文称赞他是“主体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豪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座,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
年在其三十岁的时候,接任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在徽调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由于他为徽调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河,故被人赞誉为“二黄之耆宿”。在三庆班入京之后,接连又有四庆班、五庆班、四喜、春台、和春等戏班入京,在京城的剧坛上进行了激烈而精彩的角逐,其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班最为出名,并称为“四大徽班”,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顺口溜来描述这四个徽班各自的特点。
三庆的轴子是指三庆班善演整本大戏,四喜的曲子是指四喜徽班以擅唱昆曲为名,可见徽班也并不只擅长二黄腔,和春的把子是指和春班的武戏,该班以武戏为主,他们表演时在台上翻打扑跌,耍枪弄棍,弄得台前灰尘弥漫,却依然组织不了观众的热情,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春台的孩子是说春台多用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就这样,四大徽班进京并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当时的北京剧坛,徽调压倒了昆腔、京腔、秦腔,赢得了“京都第一”的美誉,面对徽班如日中天的发展态势,在京的其他各声腔剧种艺人,根本无力与之竞争,不得不转而归附徽班,从而使徽班不仅演唱徽调,其他昆腔、秦腔、汉调等等,诸腔并奏,吸取各家剧种之长,唱腔也改为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则主要以二黄、西皮为主,此外行当也大体完备,至道光咸丰年间,新的剧种京剧诞生了。
京剧表演主要强调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每一个京剧演员都必须要有过硬的这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诠释和表现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表演时,都有严格的角色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又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又细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丑”即扮演戏剧的角色,因其鼻梁上抹有一小块白粉,又俗称小花脸,京剧演员都会在脸上涂抹各种颜色,也就是脸谱,以代表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质,这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也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
京剧的脸谱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比如脸谱的图案非常的丰富,有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等等,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包拯的额头有一个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另外脸谱的色彩也十分讲究,看起来五颜六色,却包含着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红色代表忠勇侠义,如红脸的关公,白色代表奸诈多疑,如一代枭雄曹操,黑色带边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也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迈,如黑脸的包拯、张飞等,总之通过京剧脸谱可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等,使观众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把握戏曲的主旨大意。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