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与冬奥会跨时空对谈,千年非遗助

刘军连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85967.html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的热潮此起彼伏,就连皮影戏里的角色也纷纷“竞技”冰雪体育场,学会了跳台滑雪、俯式冰橇、花样滑冰……皮影戏与冬奥会跨时空“对谈”,用戏剧表演展现体育活动,将传统基因融入冬奥文化,打破次元壁激情碰撞,滋生文明互鉴的火花。

由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创作的童话剧目《冰雪运动会》以及文创产品《冰裳蝶舞》先后亮相“冰雪文化旅游季”“国际残疾人日”,擦亮冬奥文化名片,斩获多个创新创意大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欢迎。“一个燕翅步,转身、回旋、抛跳,平稳落地……”皮影匠变身体育解说员,用千年非遗助力冰雪运动,宣传冬奥知识,让传统手艺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入选时间:年,北京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特点:北京皮影戏形成期长,表现手法独特,表演、声腔、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其声腔吸收北方昆曲、京剧、曲艺等的声腔曲调,自成一格,表演细腻夸张,有一些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如影人照镜子、流眼泪、梳妆打扮等动作细节都表现得十分真切。

图源:视觉中国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电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皮影戏的特点,它利用光影原理,用灯光把驴皮等雕成的影人映在影幕上,演员在后台两手并用,耍弄多个皮影;演唱时也常一人多角,时而旦,时而生,说唱千古历史人物。

皮影的起源

北京皮影历史悠久,其源可上溯到金代。年,金军入侵中原,灭北宋,金人把东京汴梁(今开封)一百多户工匠、京瓦伎艺(包括皮影艺人)掳到北方,安置在金代中都燕京(今北京)的丰台、宣武一带。宋代汴京的皮影戏由此落户于北京。

《北京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中都的手工业,在辽的基础上,由于有被俘迁来的汴京工匠而进一步有所发展。”文中提到的手工业,当然也包括皮影。北京皮影在元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与当时统治者的爱好是分不开的。

相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非常喜爱皮影戏。当时的蒙古军旅中设有影戏班子,演员都是汉族人。蒙古军在西征中,常常利用战争空隙时间欣赏影戏表演。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北京为“元大都”。他的这一爱好对北京的皮影发展显然是有利的。不仅如此,由于征战的缘故,蒙古军还把皮影戏带到了波斯等阿拉伯国家甚至欧洲各国。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长篇》里记载了波斯学者瑞师德丹丁的说法: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后,曾有中国的戏剧演员到波斯,表演一种藏在幕后说唱的戏剧(所指的即为“皮影戏”)。当时随军到国外演出的很可能就是汴梁俘至燕京的皮影艺人的后代。

明代是北京皮影戏的兴盛期。大约明代初期,甘肃华亭、平凉和陕西陇县、山西一带的皮影,传入河北涿州并落脚生根,它吸收了保定地区的影调“老虎调”、河北的“合合腔”、陕西的“碗碗腔”,最后形成了涿州皮影戏的曲调,人称“涿州影”,也叫“涿州大影”。约在明代中期,“涿州大影”又从涿州逐渐传入北京,与原有汴京百戏艺人带来的河南皮影相融合。此时,北京的皮影已融合了河南、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区的皮影艺术,使之具有多源多流的艺术特色。公元年(明朝正德三年),京城举行“百戏大汇演”,当时就有皮影戏演出。

北京皮影到了清代,进入鼎盛期。当时,京城皮影戏异常火爆,尤其在清代中叶直达巅峰。当时王府里大兴“养班”之风,不少王府不惜花重金购置戏箱,如权贵显赫的“礼烈亲王岱善府”中就养着8位食宿兼备,每月领取固定银两的皮影艺人。此外,“果亲王府”“车王府”“庄王府”“怡王府”“肃王府”“庆王府”“端王府”“恭王府”等都有自己的影戏班。民间皮影班社也非常兴盛,京城有名的民间班社不下十几家。

大约同治年间,北京皮影由于不同的传入源头而产生了以鼓楼为分界线的东、西两大重要派别,东派称滦州影,西派称涿州影。年满族人路德成继承北京西派皮影艺术,建立了北京祥顺影戏班。此后西派皮影在路氏家族中一脉相传,路德成之子路福元建立福顺影戏班,路福元之子路耀峰又建立德顺影戏班,传到路耀峰之子路景达已是四代,前后历经一百多年。

火塘寨北京西派皮影水漫金山寺北京东派皮影

北京皮影制作工序

各地皮影造型大都是受壁画、佛像雕刻、民间剪纸等影响演变而来。北京皮影戏的造型典雅,色彩绚丽,突出人物神态,富有情感,还融入了京剧脸谱、服饰。皮影制作有设计、勾线、雕刻、着色、装订等主要工序。雕刻制作是皮影造型形式美的重要体现,人物、动物、布景、道具四类制品的工序基本相同。

设计:根据剧本设计画稿。大的人物要分区域设计,需注意连接处的衣纹、饰品,不能在表演时随动作而断开。

勾线:将设计稿垫在裁好平整过的皮料下,用针锥在皮上刻痕,将设计稿临摹到皮上。

雕刻:皮料下垫蜡板,由中心起逐步刻出人物轮廓、衣纹等,刀口也有区隔颜色的作用。所用为直刀,刀锋平直。

着色:使用水彩颜料,用毛笔在皮影两面对称上同样的颜色。着色的顺序是先浅后深,墨色最后。

装订:用线或钉将头、身、腿装订起来,并安装操纵杆。注意关节要安装合理,钉好后人物的脚底要与地面齐平。

惟妙惟肖的影子世界

皮影人表情固定,在戏里却有喜怒哀乐,要用举止刻画其内心情绪。比如哭时低头掩面,笑则得意地张臂后仰,细微之处全靠演员手上的技巧。历史上北京皮影班社不仅在街头搭台,还有大量堂会演出,因舞台近,观众看得清,有不少细腻传神的手法。如表现孙悟空“摇身一变”时,一手持孙悟空皮影随手晃动,远离屏幕,同时另一手持欲变人物贴在原处,观众就理解了。此外皮影人还会照镜子、眨眼睛、点火抽烟、眼泪一滴滴顺着脸颊流下,沿用至今,都属北京皮影戏的不传之秘。

目前北京皮影戏主要在剧场演出,舞台比过去加高加宽,欣赏方式由过去“听影”变为“看影”,表演占更大比重。

皮影是一场无声的演绎,生动还原了一个个民间故事,不乏民间智慧的融聚,大家想知道皮影戏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吗?唯有真正走进皮影戏,亲自体验一番啦!

来源:北京印迹inBeijing

部分配图来源:视觉中国、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