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版牡丹亭视觉初现,用东方美学呈

现代简洁的舞台上,一个大大的镜面装置横在舞台一侧,张军扮演的柳梦梅缓步上台,镜中人和台上人互为相映,虚实难分。另一侧,“断井颓垣”和亭台楼阁缓缓落下,舞台留白处,是若隐若现的梅枝柳影。镜中的亭台楼阁景片背面所映照,显现出有如明绘本中那般的明丽古雅的颜色,和正面的灰色两相对照,成为一组虚实难辨的装置。单雯扮演的杜丽娘此时也飘然上台,她有她的梦,而柳梦梅也有柳梦梅的梦。整个舞美空间,也如同主创们合力完成的“盗梦空间”,梦中有梦,真幻俱存。

《牡丹亭》排练照这是上海大剧院版昆曲——《牡丹亭》排练演出的现场。距离8月10日正式首演还有5天,舞美灯光和服装已经全部到场。演员们正在这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牡丹亭》的舞台上寻找感觉,而他们表演的“惊梦”“叫画”又全然是传统昆曲的样子,从声腔到身段,几乎还是最传统的模样。“我们这一次,就是想做一个‘恪守底线、突破疆界’的事情。”导演马俊丰对着舞台介绍并感慨,因为编剧罗周赋予了这个剧不一样的结构,他们也希望做一个不同于传统昆剧的表达方式,尤其在舞台设计和视觉上,希望能产生一种折叠感,一种近似于‘盗梦空间’的层层结构。

《牡丹亭》排练照这个想法很大程度和罗周对《牡丹亭》文本的结构拆解有关,这一版文本没有按照汤显祖的剧本顺序整理,而是以杜丽娘“起死回生”为主体,依托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文本,将《惊梦》《寻梦》等名折名曲融入其他折子,成为一个全新的戏剧结构,也是一个“双梦”结构。也因此,整个舞台的视觉感受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除了倾斜角度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景片,镜面映射的效果,还有一个不规则的延伸角从舞台前方伸出,和舞台上的装置共同构成了一种形似裸眼3D的画面。而这个创意来自于导演马俊丰,和舞美设计刘科栋在“云创排”交流时一拍即合的想法。

重逢《牡丹亭》海报此次担任“重逢《牡丹亭》”舞美设计的刘科栋是国内一流的舞美设计,舞剧《醒狮》《五星出东方》、话剧《惊梦》等均是他的代表作品。他介绍说,舞美的很多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包括《牡丹亭》明绘本的元素,“其实中国古人画建筑,并不是完全的平面,就是呈现15度俯视的效果,其实是一种中国人空间美学的精妙设定,我们把这个运用在舞台上,是挺有意思的事情。”而整个舞台有多个层次,其中最外层舞台的外框被红色的线条勾勒,这也某种程度来自于明代绘本里常常用来勾勒画作的元素。该剧灯光邢辛也是业内大咖,全剧的视觉在他的灯光设计下,有一种传统意蕴和当代感兼具的美感。而他表示,我们这一次总体的想法就是要呈现一种另辟蹊径的东方美学。

除了舞美灯光,此次版本《牡丹亭》的服装邀请了知名服装设计师赖宣吾,他曾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造型设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提名,此前上海大剧院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也是由他设计服装。

《牡丹亭》后台照在后台,十几套色彩雅致、纹样别致的戏服刚刚送到,分别是手工苏绣和机绣相辅相成制作而成。赖宣吾一边展开一边介绍,此次服装他在纹样颜色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戏服上的很多花鸟图案,并不同于传统昆剧戏服,但却都从画谱而来。诸如柳梦梅有一套绣梅花的戏服、一套绣柳枝的戏服,暗含“不在梅边在柳边”。《回生》一折,他为杜丽娘选用了菊花作为花卉纹样,但又不希望用传统的菊花过于缟素,随后。翻到明代朱有爌编撰的《德善斋菊谱》中有一种外白内红的菊花,觉得特别契合这一折的主题,是一种有浓烈感的由死而生。而《幽媾》一折戏服上的花,颇有现代感,看似是梵高笔下常出现的鸢尾,其实却是菖蒲,正与《幽媾》有相合之处。他赖宣吾表示,我们这一次的戏服希望能够基于深厚传统,戏服形制回归经典,但在颜色和纹样上具备时代审美,不落俗套。

戏服细节图“我们就是想要做一台与其他院团演出所不一样的《牡丹亭》”,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在台下看着排练时再次表示,从之前的《浮生六记》到此次《牡丹亭》,上海大剧院希望延续“东方美学系列”品牌一贯的理念,制作出“传统制法、当代审美”的作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