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曲传雅韵浅谈北昆的源流史

说到昆曲中的女性,大家会想到谁?

深闺中的杜丽娘

相国府的崔莺莺

……

事实上,除了端庄娴雅的闺门旦

还有一种女间谍叫刺杀旦

原来昆曲也有这样淫毒凶狠的妇女

也有《铁冠图·刺虎》这类

金戈铁马的悲壮作品

这是北昆迥异于南昆的独特魅力

今天文旅君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关于北昆的那些事儿

北方昆曲

传统戏剧

形成与发展

▲▲▲

北昆又称“昆弋腔”“高阳昆曲”,是北方昆曲的简称,流行于我国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为昆曲在北方的支派。

清朝初年,江苏的昆曲班社不断北上献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称为“雅部”,搬演于内廷。自清乾隆、嘉庆以后,被称为“花部”的秦腔、徽调、汉调相继进京,在这些剧种的排挤下,昆曲逐渐衰落了。

道光年间,民间已无纯粹的昆曲班社,艺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与皮黄艺人合作,发展成为京剧中的“京昆”,另一部分采取了昆、弋(高腔)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冀东一带发展,与当地民间艺人合流后,逐渐形成“北昆”支派。

清同治初年,醇亲王在府邸成立了一个兼唱昆、弋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后改名“恩荣班”)。

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去世,恩荣班解散,大部分艺人回到了家乡,进行了大量的授艺活动。原恩荣班的昆曲艺人徐廷璧则到京东滦州稻地镇与耿兆隆合组“同庆社”,后来赴京东一带演出。另有玉田县的“益合科班”,培养了一大批名演员。这一时期北京城内的昆曲活动又有所恢复。

宣统元年,肃亲王带头组织恢复了“安庆社昆弋班”,演出于北京的东安市场附近。

辛亥革命后,北昆受北京政局的影响,活动逐渐减少,班社相继解散所剩无几。民国初期,虽然政局混乱,北昆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一批著名演员。

新中国成立前,北昆则奄奄一息了。

新中国成立后,北昆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正式成立了专业的昆剧院,编演了一批新戏,使得北昆日渐恢复生机。

音乐与唱腔

▲▲▲

北昆的“唱”“白”基本为北方语音。由于长期与高腔合班,演员大多兼演昆、弋两腔,因而在唱法上不免受到高腔的影响,具有着高亢、刚健、饱满、奔放的演唱风格,从而与南方昆曲的清柔、委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润腔的手法上,“波音”“音”“擞音”“颤音”“气口”以及演奏方面的“顿音”“揉音”“肩膀”“巧劲”等,都有细微的变化,这也是有别于南方昆曲之处。

舞台与表演

▲▲▲

由于长期与弋腔同台演出,其表演有着开朗、豪迈粗犷的艺术特点。它以擅演历史袍带戏见长,武工繁重、开打凶猛火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北方昆剧

听文旅君介绍了这许多

你是否对北昆好奇满满

是时候走进剧院,去感受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粗犷气派了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