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陶生)马德华小传:坏人堆里成长的“二师兄”,史上最深入人心的猪八戒年8月11日,马德华出生在北京。他原本叫马芮。有一次,他去看病,医生把他的名字读成“马内”,护士把他喊成“马肉”。他一气之下,把名字改成了马德华。马德华从小痴迷武术。5岁,他就开始练武。他得过北京市业余武术比赛少年组二等奖。13岁那年,还获得了第一届全运会少年组武术比赛长兵器第四名。(年轻时的马德华)同时,他还迷上了京剧,经常因为听戏耽误上学,被父亲一顿胖揍。年(13岁),马德华说服家人,报考中国京剧院学员班,从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了。年毕业后,马德华被分配到北京京剧团。他得到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赵燕侠等名家指点,技艺更加长进。(《西游记》剧照)不久,“文革”开始了,京剧舞台上只允许演“样板戏”。马德华因为性格活泼调皮,不适合出演“高大全”的正面人物。所以,这一时期他只能演“坏人”,如《沙家浜》里的刁德一、《杜鹃山》里的温其久、《海港》中的钱守维,还有《智取威虎山》里的土匪“塌鼻子”等。他是从“坏人”堆里成长起来的。(《西游记》剧照)虽然一直当“坏人”,但也让马德华有了点名气,甚至还有自己的“粉丝”。有一次,他和剧团去浙江演出,被当地一帮“不良”少年认出,跟着剧团的汽车跑了好久。在这帮少年中,有一个名叫章金莱,后来还与马德华合作过。他就是在央视版《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马德华和六小龄童)后来,马德华被调去北方昆曲剧院工作。年,剧院排演《孙悟空大闹芭蕉洞》,马德华第一次扮演猪八戒。大家都觉得不错,拍手称赞。恰好这时,央视的电视剧《西游记》正在选演员,马德华便决定去试试。在面试中,马德华表演了剧中猪八戒的片段,立刻打动了导演。于是,马德华加入了《西游记》剧组,成为了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和女儿)在随后的6年中,马德华一直参加《西游记》的拍摄。他觉得:“国家花那么多钱,我可不能把猪八戒演砸了”。为此,他没少吃苦。为了每天戴猪脸面具时方便点,后来他干脆把头发剃掉。面具用胶粘到脸上,苦涩的汗水顺着面具流到嘴里,最后脸上还起了痱子。(马德华在化妆)拍摄过程中,马德华也很“玩命”。有一次拍空中飞驰的镜头时,吊在身上的缆绳突然断开,马德华摔倒在地,半天没动静。幸好有年轻时练武打下的底子,身体没啥大碍,最后诊断为左肋骨挫伤。拍摄师徒四人取经归来途中通天河遇险一段戏时,马德华被“大鼋”扔进水里。他本来就不会水,身上还塞了30多斤棉花以塑造猪八戒的大肚子,结果直往下沉,差点就被冲走了。被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拉上来后,他还很坦然,说如果真的没能上来,就当是把自己贡献给水电事业了。除了“玩命”之外,马德华对角色的揣摩也很用心。他把原著看了十几遍,准确地把握了猪八戒忠诚、憨厚、贪婪、好色等优缺点。同时,又把猪八戒当作一个有烟火气的普通人,把自己乐天的性格融入角色,硬是让自己活成了猪八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有回报。《西游记》播出后,迅速火遍全国,至今累计重播已超过次,是世界上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甚至还被人调侃为“寒暑假四大发明”之一。在许多那个年代成长的儿童心中,猪八戒的形象就和爸爸妈妈一样,经常出现在自己的睡梦中。(马德华塑造的猪八戒)电视剧播出后,由于猪八戒的形象太深入人心,许多导演都觉得马德华不适合再演其他角色。这让他也感到失落,但觉得只要观众喜欢,也没什么不满足的。所以,马德华继续在塑造猪八戒的道路上走下去。此后,他又表演了《猪八戒跳芭蕾》、《八戒探亲》等节目。同时,还尽量有所创新,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年的山东卫视春节晚会上,他用猪八戒的扮相演唱了神曲《燃烧我的卡路里》。(马德华表演神曲《燃烧我的卡路里》)年1月,马德华编写的自传正式出版。他给自传起名叫《悟能》,继续着他和猪八戒的情缘。(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篇作品,营员“陶生”的第50篇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