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韵悠扬,淮音绕梁。今年正值淮剧大师筱文艳周年诞辰,从今晚开演的筱派代表作《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三部淮剧经典演出剧目,到上海淮剧团纪念主题展展厅揭牌,再到系列淮剧青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和座谈会,上海淮剧团用一系列活动缅怀筱文艳淮剧艺术的一生。图说:活动海报大师曾是苦出身筱文艳乃淮剧一代宗师,淮剧“筱派”旦角表演艺术创始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立了淮剧著名的“自由调”,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例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女审》中的秦香莲、《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海港的早晨》中的金树英等,一经演绎便好评如潮。五岁时筱文艳就随父母逃荒至上海,辗转卖与戏院中人张姓、刘姓为养女,常出入剧场向艺人学戏,年仅十六岁便已成名。在与淮剧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中,筱文艳善于汲取前辈的艺术成就,并向昆曲、京剧、徽剧、梆子老艺人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图说:《白蛇传》在20世纪30年代,淮剧在上海已有了相当稳定的市场,但受众群体的局限导致淮剧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当时淮剧的流行曲调是“拉调”,而筱文艳认为传统的“拉调”在表达人物情感与刻画人物性格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于是她反复琢磨、钻研,最终改编了传统“拉调”,“新拉调”广受好评,成功提高了淮剧的地位。她的“自由调”也是从“老拉调”发展而来,被誉为“筱文艳调”。花甲为观众加演在《筱文艳:生我不负淮剧情》一书中曾讲到这样一件事:年的寒冬,现代戏《爱情的审判》日夜二场在江苏盐城人民剧场演出。夜场还没有结束,想看演出的观众围着售票处工作人员一定要买票,得知一张票也没有了,这些观众很失望,但仍不愿离去。剧场方无奈只能告诉筱文艳。筱文艳听说后心想,这么冷的天,观众们不肯离去总不是一个办法,就提出加早场,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团里同志说,您是六十岁的人了,现在日夜二场、每场三个小时已经够辛苦的了,后面还有好几个巡演点要演出呢,身体吃不消的。筱文艳毫不犹豫地说,考虑观众要紧,我没有关系,能顶住。于是,在接下来的演出和后面的几个巡回演出点每天都安排了早上、下午、晚上三场。而像这样心系观众的例子不胜枚举。图说:《三女抢板》传人复排忆恩师8月5日的纪念演唱会上,上海淮剧团筱派传人施燕萍、王萍,筱派弟子邢娜等均登台为戏迷呈现筱派经典唱段,陈澄等江苏淮剧名家也受邀登台,她感慨:“筱文艳大师创造的自由调为我们淮剧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声腔艺术,她的《牙痕记》以及众多经典名段都在江苏大大小小的淮剧团乃至戏迷群体中传唱不衰。”《女审》领衔主演王萍是筱文艳传承人,这部戏不仅是筱派代表作,也是当年筱文艳一字一句传授给王萍的剧目。年,王萍进入上海淮剧团,当时筱文艳已经退休,但为了培养青年演员,团里又将筱文艳请了回来。王萍回忆:“生活中老师非常和蔼,但是教戏就非常严格,有一次我的眼神不到位,她还拧了一下我的眼皮。”苦练与密集的演出为王萍打下了坚实基础,当时《女审》在大世界一演就是一个月,风靡上海。图说:《女审》11日复排上演的淮剧《琵琶寿》为早期淮剧“九莲十三英”中的一出,由邢娜、邱海东主演。邢娜是筱文艳的关门弟子,年她在团里老前辈的带领下敲开了筱文艳的师门,邢娜至今仍牢记老师说的话,“好好传承淮剧,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她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团里希望通过十年时间,将淮剧的“九莲十三英”慢慢恢复,“明年是上海淮剧团建团70周年,我们要向大家展示在这期间我们都做了什么,为了这个城市做了什么。”(新民晚报记者赵玥)记者手记丨纪念什么五年学馆制的完成,让上海淮剧团最年轻的一班演员也有了挑梁演大戏的机会和实力。这些年,上海淮剧团一边收集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一边坚守人才培养,即“照顾好昨天的台柱子,使用好今天的台柱子,培养好明天的台柱子”。筱文艳之于淮剧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认为,是推动了淮剧艺术发展的三个转型——从乡村到都市,从广场到剧场,从草台到舞台。淮剧的三个转型,成就了淮剧的当代品格,也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各个剧种发展与蜕变的共同历程。图说:筱文艳更多人看到,筱文艳身上体现着上海的城市品格,即开放、创新、包容。在上海,筱文艳通过“腔”的创立、代表作的形成、传承人的培养这三要素,让筱派在上海发扬光大。当然,淮剧在这个时代所要讴歌、描摹的对象都是有变化的,所以要如今的淮剧要传承筱文艳大师的,不仅仅是她的剧目、角色,更是她开拓创新的精神,去挖掘出一个新的能为大众接受和喜爱的淮剧。(赵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