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戏缘再续开票不足半天售罄走出

从梅州赴广州,再直奔福建龙岩,广东汉剧跨越两省、辗转千里的“文化走亲”圆满完成。在两小时十五分的演出后,现场观众仍意犹未尽,谢幕环节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们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给予了《王昭君》剧组一百多号人赞许和肯定。广东汉剧《王昭君》赴福建龙岩巡演引起热烈反响。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梅州和龙岩如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闽粤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此次巡演是广东汉剧走进革命老区巡演的重要文化交流,对促进闽粤两地文旅深度合作、谋求产业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广东汉剧走进闽粤巡演,是以文化‘搭桥’,为增进友好情谊,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更好地向新而生、向远而行。”今年是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从事广东汉剧艺术的第40个年头,作为一名汉剧人,他不遗余力让广东汉剧得以活态传承,让“客家人的大戏”从梅州走向世界。开票不足半天售罄“单于和亲到帝京,鼓乐喧天动宫廷……”当台上帷幕缓缓拉开,来自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粉墨登场,为台下多名戏迷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文化盛宴。3月15日晚,广东汉剧舞台艺术精品巡演——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福建龙岩人民会堂上演。经典的剧情、精美的衣饰、婉转的唱腔,让观众不禁陶醉在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间,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好些年没看广东汉剧了,现场听到了中州古韵的旋律,太有感觉了,今晚真是过足戏瘾了,非常精彩!”今年71岁的古先生是个老戏迷,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希望两地加强交流,满足广大戏迷的需求,同时也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龙岩的观众陈丽特意带着孩子来看,“我看过几次广东汉剧,觉得很不错,这次带小朋友来感受一下,没想到他看得很投入,我想这就是精品的魅力。”《王昭君》由优秀青年演员管乐莹担任主演,青春活力的王昭君受到观众的喜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戏迷很热情,戏票开放后不到半天时间就被一抢而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说,广东汉剧与龙岩市的闽西汉剧同根同源,两地汉剧交流密切,有不少戏迷粉丝。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原广东汉剧院)时隔30年再次在龙岩市区演出。年,广东汉剧院在龙岩演出广东汉剧《情结》,30年后再次携《王昭君》在龙岩市区演出。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是梅州市实施广东汉剧振兴发展规划后,精心打造的一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为了促成此次演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多次沟通,精心筹备。据闽西汉剧老前辈回忆,上世纪末,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在客家地区互访演出,互相搭班。一部《打洞结拜》,广东汉剧派人演赵匡胤,闽西汉剧就出一位赵京娘,完全不用彩排,可以直接同台演出。“闽西汉剧与广东汉剧一直交流频繁,此次演出是推动闽粤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广大戏迷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两地汉剧交流碰撞、提高汉剧艺术水平、唱响汉剧强音的有力举措。”刘佳柳说,15日晚的演出上座率超过了80%。名演职人员七天跨两省巡演3月15日21时50分,当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汉剧作曲家、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省级传承人钟礼俊手中的指挥棒骤然停下、乐曲戛然而止时,龙岩人民会堂内掌声雷动。对钟礼俊而言,龙岩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出生于汉剧世家,祖辈六代都以汉剧为活计,10岁那年,举家从梅州搬迁到龙岩,数年后他又回到梅州读书。如今,他和堂弟钟礼坤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工作,胞弟钟礼杰则在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担任头弦手,钟礼俊的侄儿钟经思现在也是广东汉剧头弦手。“这次《王昭君》到广州巡演,我非常激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钟礼俊说,龙岩与梅州是位于闽粤两省交界处的“邻亲”,闽西汉剧与广东汉剧是同根同源的“亲兄弟”。据了解,闽粤两地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演出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亲密关系。其间,钟礼俊是一大“功臣”。他帮助闽西汉剧《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史碑鉴》《伯公灯》等多个剧目设计音乐声腔,还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培养了多名头弦手和作曲方面人才,助推闽西汉剧的传承发展。刘佳柳认为,此次巡演一方面扩大了汉剧的影响力,两地汉剧演员有了交流碰撞,提高双方艺术水平;另一方面是以文化为媒,彰显出闽粤两地的密切联系,促进两地合作交流。3月11日晚,广州巡演结束后,《王昭君》剧组稍作休整,次日便马不停蹄前往公里外的龙岩,准备15日的巡演。名演职人员、多件服装道具、3辆大巴车、2辆大货车……七天时间,梅州以汉剧为媒,促闽粤交流。“看似一次巡演,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张广武说,通过此次巡演活动,梅州以文化走亲为友谊的桥梁,闽粤两地将进一步密切协作,增强文化交流、文艺人才交流,增强区域协作发展。文化似水,流动变美。广东汉剧此前多次到外地巡演,但此行意义特殊。从湾区到老区,广东汉剧的精品巡演,是梅州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好的保护传承基础,以巡演为契机,扩大客家文化的“朋友圈”,构建更高水平、更开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五省院团“抱团”申报世界非遗今年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刘佳柳以及武平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钟文峰、上杭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主任邱保铭一行赴梅州,与各省汉剧院团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达成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共识。汉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近年的历史,首开“皮黄合腔”之先河,乃戏剧“国粹”鼻祖之一,目前在国内主要活跃于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五省。根出一源,花开五朵,全国汉剧一家亲。据介绍,申报工作由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发起、武汉汉剧院牵头。对于“抱团”申报,张广武信心满满:“当初粤港澳三地联手耗时6年将粤剧成功‘申遗’,给五省院团申报汉剧做出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据悉,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用时两年,已完成了申报前期文本、录像等资料的收集工作。实际上,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昆曲、京剧、粤剧等“世界非遗”戏曲相继焕发新生机,可以预见,梅州将通过此举提振汉剧人的士气,提升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彰显文化软实力。距离广东省约公里外,在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直播现场,20多名学员们正通过视频连线,一招一式地练习每个动作。年11月,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开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教学、交流、演出等,致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至今,首期40节课程已近尾声,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果。“学习广东汉剧是我这辈子也没有想过的事情。”专修班学员罗如意说。“学习广东汉剧,让我用另一种方式与祖籍地重新联结起来。”歌剧迷邓国岳说。“新时代广东汉剧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其具有‘传承和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联络凝聚海内外华人’三个定位,设立传承推广中心是第三个定位的重要举措。”张广武表示,接下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通过广东汉剧周、广东汉剧展演活动等行动,继续把广东汉剧送到百姓家门口,继续探索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汪思婷汪思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