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魅力,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

距离6月30日首演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原创革命题材昆剧《瞿秋白》剧组正在抓紧排练。作品以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讲述年5月,囚禁在福建长汀的瞿秋白,面对国民党的轮番劝降,坚守信仰、不惧不屈,最终怀抱初心、慨然就义。编剧罗周表示,这次将创新地运用“四个昼夜”的结构,围绕亲情、友情、爱情等故事来讲述瞿秋白最后的生命时刻。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排练现场

同是在位于南京市朝天宫4号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5月22日晚上,昆曲小生施夏明和花旦单雯主演的《玉簪记》全本上演,现场一票难求、座无虚席。当天下午,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折子戏集锦、实景版《游园惊梦》连番演出,引得听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同一天,昆曲上演“双城记”,既有新戏创排,又有老戏新演,足见这朵气韵芬芳的幽兰,焕发着“此间处处有知音”的魅力。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昆曲却遭遇过“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地。“我们省昆到一个县级市演出,演员加乐队有七八十号人,观众却不满十个,其中有两个还在嗑瓜子,把演员的心都嗑碎了。”昆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感慨道。

昆曲这深耕于传统文脉的“水磨腔”,一路“磨”过来、“闯”过来,在当代有了动人的回响,在新时代有了新的韵味和新的风范。

苏州昆曲传习所摄影:苏雁

“今年是昆剧传习所诞辰百年,昆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周年,昆曲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从伸不开手脚,到越来越被呵护,可以完美舒展身姿。”柯军这样形容昆曲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昆曲发源地,江苏占据着全国八大昆曲院团中的三席,逐渐形成从演员、剧目到观众的良好生态。古老艺术扎根于更广阔的土壤,在“老规矩”和“新创造”之间找寻到了融通的路径,让更多的人在“水磨腔”的滋润中享受美好生活。

开枝散叶一百年,人才辈出有新篇:在历史长河之中延续昆曲细腻唯美的风度

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内,五年级学生朱大智正在练习《武大郎﹒游街》中的“打拳”。这是昆曲武戏的一个片段,三分多钟深蹲、踢腿、连环滚翻,朱大智却面不改色,显示出较为深厚的“童子功”。他已经通过了上海戏剧学院十年制定向委培班的专业考试和面试,文化课考试也于5月16日完成,就等月底放榜。

昆山市通过在16所中小学举办“小昆班”,三十多年来招收了四千多名学员,有四十多名通过选拔考上全国重点院校,走上专业的昆曲艺术之路。

“出人,是昆曲这20年来最大的变化。”柯军告诉记者。以前昆曲界素有“八百壮士”之说,现在全国从业人员逐渐壮大,特别是35岁左右的青年演员占比超过六成,学校还在不断培养下一代,解决了昆曲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排练现场

回首百年前,昆曲演员迫于生计,纷纷改行谋生,昆曲传承岌岌可危。年,苏州城北的桃花坞西大营门五亩园,张紫东、贝晋眉等邀约热爱昆曲的人士,出资共千元,成立了昆剧传习所。四十四名“传”字辈艺人,学三年,演两年,传承了四百个昆曲折子戏。随后的几十年间,“传”字辈艺人在杭州、上海等地开枝散叶,昆曲香火得以续添。

“在当代昆剧发展史上,《十五贯》和青春版《牡丹亭》是文化地标式的两个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缝合了一度断裂的昆曲戏脉;青春版《牡丹亭》创新呈现了昆曲的古典美学,引发了全民尤其是大学生对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