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毗邻上海,是中国最强的县级市,然而就在这小小的地方,有着最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中——昆曲。
昆曲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又叫做“昆剧”,由元代末年的顾坚创立的,最初叫昆山腔。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进,立足南曲,吸取北曲长处,促成了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的形成,这就是昆曲。后来,随着昆曲的广泛传播,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并最终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到清朝乾隆年间,昆曲达到了鼎盛。原本以苏州的吴语语音演唱的昆曲因广泛传播,难免带上流传地的特色,故而流派众多。
昆曲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结构,也可以称之为“曲牌体”。昆曲常用的曲牌有上千种,包括唐宋时期的词调、词牌、民歌等在内,可谓是采众家之长。昆曲的创作以南曲为基础,同时使用北曲的套数,常常使用“犯调”、“借宫”、“集曲”等方法。昆曲主要以笛子为伴奏乐器、以笙箫、唢呐、琵琶等作为辅助。昆曲字正、腔清、板纯、唱腔极富韵律感,抒情性强,表演优美细腻,歌舞结合巧妙。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达到了最高境界。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的许多剧本如同汤显祖的《牡丹亭》,还有《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的不朽之作。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的综合体现。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昆曲在所有剧中是最严格的。一个优秀的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方面都得心应手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许多演员为了提高自身技艺和艺术修养,都主动投身到对昆曲的学习,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长期潜心研究昆曲,他的表演通过昆曲艺术更得升华,而昆曲也随着梅先生漂洋过海的演出传名世界。
在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