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经典昆曲启迪艺术传承北大神仙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玉指纤纤,水目盈盈

云手翻转中尽显闺门旦风采

折扇半开,柳枝传情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名家满堂,现场剖析

唱念做打,笛声悠长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单

在北大

《经典昆曲欣赏》

也是一门明星课程

集表演、讲解、教学于一身

弘扬经典昆曲,启迪艺术传承

以独特的方式

让非遗之首在北大校园中绵延不息

被同学们称为“神仙”课程

大咖云集的舞台

“天哪!白先勇先生要来?”“你听说了吗?下一场是沈世华老师呀!”在昆曲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惊呼。

《经典昆曲欣赏》是一门没有固定讲师的课程,每堂课都会请来不同的昆曲艺术家。这些昆曲艺术家们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行当,各有各的特色,唯一确定的共性就是他们精湛的昆曲艺术和广为人知的盛誉。

蔡正仁、侯少奎、沈世华、李鸿良、汪诗佩、魏春荣……甚至还有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每一个都是见之难忘、遇之不悔的人物!

蔡正仁老师讲课时的教室听众

一位位艺术家走进昆曲的课堂,不仅会仔细讲解,更会唱一段、演一段、讲一段,讲堂变成了舞台,艺术与知识之间毫无缝隙地衔接在一起,台下的学生如痴如醉。

《玉簪记·琴挑》中,为什么生旦前时火花四溢,后时又突然变脸,旦的心中究竟是如何思量的?风花雪月的折子戏中为什么有武场乐器的声音?闺门旦的眼睛为何似张还敛?为什么杜丽娘寻梦将尽时有一个回身的动作,这是何讲究?

魏春荣、王振义《玉簪记》

王振义老师讲解昆曲中的生

老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当堂表演《彩楼记·评雪辨踪》

侯少奎先生讲解关公脸谱的讲究

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昆曲名家、聆听他们的艺术感悟,借用张静娴老师的话来说,“可谓是花钱都看不到的”(指不用话筒的表演)。

除却校内的选课同学,还经常会有校外慕名而来的昆曲爱好者进入《经典昆曲欣赏》的教室。若逢名气鼎盛的艺术家登场讲课,譬如昆曲代表性传承人“蔡皇”蔡正仁先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昆曲“还魂”的白先勇先生,常常座无虚席,走廊里都摆满了椅子,学生和校外来的“曲友”或坐或蹲或站,不辞辛苦也要听君一场。

“工夫”也在课外

这门课程作为推广昆曲这项非遗艺术的重要方式,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增添了许多有趣的福利活动。

比如,课程主办者会不定时的赠送昆曲演出票,让学生们可以免费欣赏昆曲。

又比如,以昆曲工作坊作为期中作业的一种形式,教授零基础的同学们学习《锦缠道·示北壅诸生》或《牡丹亭·皂罗袍》,让各位同学更加近距离地感知昆曲的魅力。

《锦缠道·示北壅诸生》周边文创

《云上的汤显祖》主题文件夹,使用明代外销瓷上的《游园惊梦》图像设计

课堂上,同学们使用《云上的汤显祖》主题文件夹

《云上的汤显祖》主题文化衫,使用明刊《牡丹亭》版画设计制作

此外,昆曲课长久以来采用创意作业作为期中作业的一种形式,创意作业形式不限,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同学们把自身才能与昆曲艺术结合起来,这便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有同学利用现代科技传承经典形象:

这个作品叫“杜丽娘机器人”,是年一位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选课学生的创意作业。它由学生自己创作研发,能够进行简单的昆曲动作。学生为这款机器人穿上简单的衣服,使之长袖而善舞、婉约而多情,一拱手一作揖、一婉转一翩跹,将昆曲之美与现代科技结合得恰如其分。

有同学用简单的画笔再现昆曲大师的眉眼神态:

上面这幅画是年秋季一位选课同学的作业,以素描的方式再现了沈世华老师一颦一笑。当时沈世华老师来到昆曲课堂,为同学们分析《牡丹亭·寻梦》,眼波微转、睇眄凝笑、体态袅娜、婉转多情,以七十九岁的高龄,诠释了杜丽娘碧玉年华的无限春情。同学以手中的画笔,惟妙惟肖地记录了沈世华老师的形象,展现了昆曲艺术家年华虽老、气韵依旧的美人风骨。

也有同学将经典昆曲桥段做成连环画:

做成连环画的昆曲《白罗衫》桥段图

此外,昆曲人物泥塑、昆曲素材改编小说、甚至自行编一段昆曲等种种新奇的尝试层出不穷,不仅产生了很多昆曲周边文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实践中增强了同学们对昆曲艺术的喜爱。

在北大上昆曲课是怎样的体验

昆曲课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大舞台——课堂上,各路昆曲名家亦演亦讲,亦展示亦教学。即兴表演一段《惊梦》,或是现场教导云手的基本姿势;曾概括讲解过昆曲的各个行当,亦曾细致到关公勾脸时点痣的细节讲究。课下,组织学生免费观看昆曲表演,近距离感悟非遗之美;也曾组织昆曲工作坊,由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教授昆曲唱段,体会水磨调的细腻悠长。

在北大树洞、未名bbs、朋友圈等平台上,时常能看到同学们对《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的推荐与赞美。“体验好”“福利多”“强推”“艺术盛宴”“神仙课程”成为同学们谈起这门课时的高频关键词。

从中也能看到同学们通过昆曲课程所得的收获与喜悦:

感谢昆曲课,使我得以与一位位“大熊猫”老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学艺的点滴,感受时光荏苒中不变的赤忱一代代传承。另外,在昆曲课上,我开始系统地了解昆曲的基础知识,此前自己欣赏时种种懵懵懂懂不明觉厉的疑惑之处开始融会贯通。老师们一遍遍的对比演示,使我真正学会了“看戏”,明白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