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生产生活风俗,彰显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传承。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艺术的先头兵,“非遗”进校园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是对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少中小学将非遗文化带进课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
百花齐放非遗进校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京西太平鼓传承课
△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魏在教授学生制作毛猴
△妙峰山民族学校的学生展演国家级非遗妙峰山庙会相关活动
△剪纸传承人赖东丽老师在实验二小永定分校授课
△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级传承人赵长安老师为学生授课
从年开始,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原区文委)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在中小学建立了京西太平鼓、千军台庄户幡会、龙泉务童子大鼓、琉璃渠五虎少林会等非遗传承学校,每周在各传承学校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并组建学生传承队伍,课程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加非遗项目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升学生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扩大非遗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同时,区文旅局鼓励非遗传承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北京市内广大居民和中小学生开展非遗传习系列活动,做到文化传承“从校园抓起”。昆曲:古艺润新苗
△昆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平老师在给学生们做示范
△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的王俊峰老师在给学生指导和调音
△学生们认真地排练
△音乐厅的成果展示
昆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年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由著名笛箫演奏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平先生创办,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昆曲音乐”为己任,开展昆曲进校园,用昆曲独特的艺术特点,唱腔之柔美、身段之优雅,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昆曲乐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受到多所学校的高度认可以及家长的支持。同时使更多孩子了解音乐,体会昆曲音乐之美,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极拳:师生共武“八极风”
△庆云县严务乡开设“四点半学校”教授推广八极拳
△青年正在练习八极拳
△庆云县组织全县体育老师集中培训八极拳练习
△中小学生同打八极拳
山东省庆云县是八极拳祖师吴钟的故乡,年吴钟八极拳入选山东省第五批非遗名单。近年来,山东省庆云县大力弘扬推广八极拳,启动了“八极拳进校园”活动,在全县79所中小学开设八极拳体育教学常规课程。“八极拳进校园”活动,强健了学生体魄,更锻炼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定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推动了八极拳的传承和发展,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来源:《人民政协报》(年06月10日08版)
记者:贾宁
版面编辑:姜贵东贾宁
新媒体编辑:薛婧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