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老年大学的一支骨干“王牌”队伍——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成立四五年来是各大比赛表演的特邀团队和拿奖团队。通过旗袍和舞蹈的结合,传递中国文化和民风民俗是其区别于其他团队的鲜明特色。年上海大世界装修重新开幕的开场表演上,她们的《旗袍的演变》获得满堂彩。独创旗袍昆曲节目《昆韵牡丹亭》在实景的苏式园林中,通过旗袍和昆曲的混搭,“表现杜丽娘那种突破封建枷锁,向往自由的精神。”在今年10月的上海市第十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旗袍T台秀决赛中,她们凭借节目《东方有佳人》获得了最佳编排奖。在上周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的初赛中,她们再次从百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50强。舞台上的她们身着水墨旗袍,手举长卷书画,展现传统中国文化中梅兰竹菊的优雅;又以旗袍配披肩,演绎了塞北之雪的风韵。这是花样人物专栏的第24篇原创故事。01传承创新:旗袍里的中国文化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每个精彩编排的节目都跟指导老师俞膺分不开。“俞老师编排的节目,和其他节目的最大不同就是有文化底蕴。”学员李允茜说。上周,俞老师带领团队中的12人参加了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她们身着水墨旗袍,手举长卷书画,展现传统中国文化中梅兰竹菊的优雅;又以旗袍配披肩,演绎了塞北之雪的风韵。“说到旗袍,大家都会拿团扇或折扇,我们就‘另辟蹊径’穿上披肩,不走俗套,反而更突显我们的文化和旗袍的优雅。”老学员丁琳说。凭借这个节目,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顺利从百余支初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军复赛50强。在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上的表演俞老师把每次参加比赛和演出都看成是一个新的机会,几乎每个节目都不重样,但都和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分不开。独创旗袍昆曲节目《昆韵牡丹亭》是学员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节目。在欣赏了昆曲《牡丹亭》后,她特地去昆山的民间博物馆学习,在实景的苏式园林中,通过旗袍和昆曲的混搭,“表现杜丽娘那种突破封建枷锁,向往自由的精神。”俞老师介绍说。《昆韵牡丹亭》表演合照《昆韵牡丹亭》表演合照年原创节目《旗袍的演变》,50分钟、36人、76套旗袍,俞老师和其他老师队友一起查文献、翻书籍,从舞蹈设计、编排、音乐挑选到串词解说都倾注了大量团队心血,首演就获得了满堂彩。这场视觉盛宴把旗袍从清朝服饰到短袄,再到海派旗袍,最后到改良旗袍的传承演变表现得活灵活现,受邀作为年大世界重新装修后的开幕式演出节目。今年12月,《旗袍的演变》将在上海百乐门再次上演,作为沪港联办的宋氏姐妹旗袍展开幕式特邀表演节目。《旗袍的演变》在不同地方演出的照片《旗袍的演变》在不同地方演出的照片不难发现,俞老师编排的节目确实跟传统文化紧紧相连,是一种借用舞蹈、时装、走秀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的尝试。各种民风民俗也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娱表演传播开去,在表演之余,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润物细无声地被传播开来。这些在已有45年党龄的俞老师看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外国有自己的时尚,旗袍是我们的名片,也可以是时尚的。我们这代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想通过旗袍节目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品德,把这些50后青年推到更大的舞台去,让她们在国家和家庭责任之外,能够实现一些舞台梦,实现个人价值。”俞老师激动地说。02学校支持:组建骨干金花团队“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是我们的王牌,是几朵金花之一,是各种比赛表演的种子选手,我们学校和各方面都十分支持,也重视培育和打造。”上海交大老年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倪浩如此称赞。这支“金花”艺术团不同于一般的时装班或模特班,艺术团学员都是挑选出来的“尖子”,偶尔也会从其他地方吸收进优秀的队员。在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上的表演“学员身高平均到左右,身材匀称苗条,平均年龄57.8岁。大家在艺术团交到了朋友,心情愉悦,形体外貌得到了保养和提高”,教学主任周莲英介绍说。虽然在周莲英看来这群学员的天生条件已经不错,但每次拿奖的背后也是她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受制于场地有限,时装表演艺术团每周一次的训练大家都很看重,不少学员会提前一小时到教室训练,回家后也会通过视频自学自练。“平时训练俞老师都是严要求她们,这样比一般的学习班大家进步都快,等到比赛时也不怯场。”周莲英说。在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上的表演不光是平日的训练指导,参赛时俞老师都会亲自陪伴,但上周参加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时她缺席了。“忙着排练和编排节目实在太累了,眼睛也老花了,比赛那两天我就给她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很棒了,自己去闯吧’,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到现场观看。”俞老师说。俞老师的这次缺席,在几个核心学员看来是情有可原的,“俞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好好休息两天是应该的。”学员们带回了进入50强的好消息,目前她们在全力以赴复赛。在上海花样时尚模特大赛上的表演03热爱模特:非科班的时装老师“,...”俞老师站在教室最前端喊口号做动作,这是团队每周一次的排练。全班40余名模特学员穿着统一的黑色训练服,正在有条不紊地排练着。俞老师在这群50+学生中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她的声音洪亮,动作熟练,时而边打拍子边比动作,时而快步走上去帮学员纠正姿势。一个半小时的训练里没有任何停歇,很难相信她已经年过古稀,且两三年前刚做完几个手术。俞老师不是科班出生的模特,她和模特结缘可以追溯到年。那时她在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时装班学走秀,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热爱和努力,学着学着,她从学员晋升为老师。从年起,她就在静安区曹家渡社区学校执教形体时装表演课,至今已有17年。最忙的时候俞老师执教11个班级,几乎每周都排满课。“由于身体健康原因辞掉了两个高校的任教,现在只有曹家渡社区学校和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周莲英说。能同时在11个地方任教,足见实力和资历是受到认可的。这实力的背后也是实打实的用心付出。俞老师说起这段经历,笑称自己“像蜜蜂采蜜一样到处飞,向其他老老师学习,也在网上学习”。周莲英也评价俞老师“有天赋,又努力”,“俞老师对自己要求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节假日去参观各个古镇民间博物馆收集资料”。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的作品,俞老师的创作思路也不断被激发,编排的节目“几乎人人都说好,老中青都适宜看”,学员们这样一致评价。04名声在外:许多学员慕名而来十几年的时装模特老师生涯,11个不同地方的任教,就算现在只在两个地方教授,一些之前的学生依旧愿意跟着俞老师继续学习。她的不少学员是通过互相介绍推荐的方式加入的,闵小华和郑敏智都是从零基础跟着俞老师开始学习,先后跟队参加过不少表演和比赛。“学了一年之后,开始跟着俞老师排节目,圆了自己的梦想,很开心”,闵小华激动地说。“上海的文化广场、大世界、鲜花港、影视城、迪士尼,还有一些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的表演等都去过。”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时装表演艺术团的班长赵惠菊说。不少演出和节目艺术团都作为特邀对象参与,“直接点名要我们的《江南诗韵》节目或是其他什么节目”,队员兴奋地介绍着,言语间表达出一种“御用表演队”的自豪和开心。老学员丁琳跟着她有十几年了,在排练时站在前排,动作十分优雅到位,“她的动作有我的味道”俞老师开心地说。作为跟俞老师比较久的学员,平时丁琳和赵惠菊也会指导大家练习,整个艺术团是一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李允茜是俞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跟着俞老师从华师大的时装班到交大的时装班,学习已有三四年。“俞老师的节目编排是有内涵和主题的,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今年10月的上海市第十三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旗袍T台秀决赛中,俞老师编排的节目《东方有佳人》获得了最佳编排奖。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时装表演也不例外。在训练中,俞老师会毫不留情面地说学员的动作不标准,刚刚形体训练完,立马开始排练三个节目。“俞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也因为这样我们才学到了东西,我们自己会对比的,俞老师教的东西和其他地方的就不一样,所以我就愿意跟着她学”,学员杨茵说,“感谢能遇到这么一个好老师!”这种平时训练的严格要求,不仅让学员学有所获,效果还直接体现在表演和比赛的临场发挥上。学员丁琳说,《昆韵牡丹亭》节目参加过全国比赛,比赛现场音频漏了16拍,大家虽然一瞬间懵了,但立马调整好接着走,最后拿到94分的好成绩。05尽心奉献:培养人才实现梦想“教着教着扁桃腺出问题了,胃也出问题了,但我都想着要赶快回来。”这是采访刚开始不久俞老师对我说的,但采访后我才领悟到,俞老师对时装表演的热爱,还有对学员负责的态度,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愿望都是推动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俞老师的很多学生现在也是模特老师,或考进了市级模特队,“我的作品、我的人品得到认可,非常开心,有成就感!”她为50后青年学员展开了通向梦想的舞台,她自己也拥抱了更大的人生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