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满京城德润人心中工网

-10-:48:05来源:北京日报秋高气爽霜露临,又是一年重阳佳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也被称为“祝寿节”“敬老节”“老人节”。此时节已入深秋,天气渐凉,草木凋零。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迎霜宴、放纸鸢、吃重阳糕……传承至今,时代发展虽变化万千,但孝老敬老的内涵没有改变。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恰逢重阳节,全市公园景区、街道乡镇,处处充满了尊老敬老的气氛。登高祈福之外,听戏曲、写寿字、游山会、拍纪念照……人们用不同的方式,阐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带上爸妈园博园赏秋看戏昨天,游客在北京园博园观赏中国戏曲文化周园林沉浸式评剧《花为媒》。园中有戏、戏中有景的沉浸式演出受到老中青戏迷们的喜爱。北京日报记者刘平摄北京日报讯(记者孙颖)昨天是重阳节,正在举行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园博园里,很多市民都带着父母长辈赏秋看戏。参加戏曲文化周的各院团纷纷准备了与“尊老敬贤”主题相关的精彩演出,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选择在重阳节唱起《四郎探母》。重阳节,园博园里的老人特别多,这边戏曲小舞台旁儿子给听戏入迷的老父亲递上吸管杯喝水;那边,白发苍苍的女儿推着老母亲赏秋……温馨满园。中国戏曲文化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各个剧种中都有许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剧目。例如《四郎探母》唱腔优美,情感丰沛,是用京剧艺术展现中华孝义的优秀传统剧目。在阳光剧场,两场“探母”接力演出。上午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王润菁、田磊为观众送上《四郎探母》的“坐宫”一段,台下听戏的老人身旁,都有儿女陪伴。“赶上重阳节,父亲又爱看戏,正好一起逛园子赏秋,没想到还能听出《四郎探母》”“小时候是父母陪伴着我们长大,现在也该轮到我们陪着他们了!”观众说。昨天下午,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镇杰、张慧芳表演了整场《四郎探母》。本届戏曲文化周正赶上重阳节,各个院团都有相关的演出或活动。闽园内,到处披红挂绿,走进去,就好像穿越到古时婚礼……中国评剧院利用园林结构特点打造的沉浸式实景版评剧《花为媒》正在上演,通过官微招募的10对老年夫妻被中国评剧院请到现场。这版《花为媒》把大家熟悉的情节放置在闽园六个场景中演出,亭台、水榭、门廊都是舞台……演出结束后中国评剧院还向老年观众赠出了寓意“善子”的精美扇子,为老人们送上祝福。忆江南园里是北方昆曲剧院“爱在‘忆江南’”的主题演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周万江与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以讲座形式,分享昆曲知识和昆曲故事,魏春荣还为周万江献上一束鲜花,向这位从事昆曲艺术60多年的老艺术家表达敬意。昨天,来自快乐50老年大学的余名学员通过旗袍秀、舞蹈、合唱等各类才艺表演,共度重阳佳节。北京日报记者阎彤摄八大处游山会庆重阳忆青春北京日报讯(记者孙云柯)昨天上午,八大处重阳游山会举行,虎峰山顶设置了大型重阳主题布艺景观——“重阳”,祝福天下老人平安康健。园区内布置了以地摆花卉为主,立体装饰、地栽花卉为辅的5组大型景观,搭配园内10万余株秋色树种,层林尽染的八大处“孝”迎重阳。“庆重阳忆青春”主题文艺演出中,手持琵琶、古筝、长笛以及身着汉服的青年学生依次表演,用乐器演绎孝老敬老源远流长,以快板、单弦、数来宝等多种曲艺形式展演的“八大处传说”在翠微茶社上演,讲述着八大处的民间文化及历史故事。在灵光寺南院,“传承红色基因”八大处红色电波主题展向游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期八大处的“红色历史”。四处大悲寺前还有“忠厚家风永流传”《弟子规》传颂活动,诵读声中,感悟家风。在柳溪山房广场,公园还为65岁以上老人赠送了具有八大处地域标志的茱萸囊、菊花酒与重阳糕。七处山顶观景平台内设有休息区,老年人可以品饮菊花茶,观看秋日美景,书法家现场挥毫,写福寿,让老人带福回家。昨天,10名“孝老爱亲”北京榜样代表和5名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来到八大处,为市民讲述尊老敬老、爱国爱家的故事。昨天,紫竹院公园在友贤山馆、问月楼、行宫等景区同步开展重阳主题活动,邀请老年游客参与画菊花、学插花、雕版印刷等特色活动。北京日报记者程功摄民俗博物馆里挥毫泼墨互赠祝福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九层菊花塔飘香,一坛坛菊花酒馥郁芬芳,茱萸树红果满枝……又是一年重阳到,数百老人一大早就来到北京民俗博物馆,以笔会、表演、观展等形式乐享“孝满京城·德润人心”主题活动带来的节日快乐。这一天,许多老年人谢绝了子女的陪伴,默契地约上老伙伴们,要过一次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不必操心晚辈的早餐,不担心家中幼孙的照看,过一个轻松节日。9时刚过,百名老年书画家大型笔会就在博物馆院内开始。朝阳区的书画爱好者们现场挥毫泼墨互赠节日祝福。古刹内、松柏下,伴随“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应景诗句一一写出,愉悦的氛围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老者。也有不少喜动的老年人,组成腰鼓、太极拳、太极扇、旗袍走秀小队表演节目,全身彩妆来到东岳庙内,在多个区域围出了小舞台,一展风采。从一大早的排练到9时多表演正式开始,老人们身体里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同样精彩纷呈的分会场、崔各庄乡东方综合养老院内,民俗博物馆为千余名老人集体过了个重阳节。除了传统的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民俗体验,还专门为老人们安排了传统花会幡鼓齐动十三档里的舞龙舞狮,天桥杂技团还带来杂技变脸等节目。当天,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相关知名医院和东方养老院的医务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提供义诊和健康养生指导。延庆区大庄科乡在重阳前夕给乡里年满80周岁的老人拍摄肖像照,用“定格最美夕阳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美好祝愿。北京日报记者潘之望摄快闪登场带来别样乐趣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昨天,朝阳区文化馆广场因一次快闪活动热闹起来。太极功夫扇、童声演唱、老年模特汉服展示、芭蕾、探戈、流行歌曲等小节目串烧在一起,带来别样的重阳节乐趣。作为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之一,“岁月如歌一起精致到老”重阳节主题活动让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一曲快闪刚结束,重阳市集就在广场上亮相。眼疾手快、穿越火线等小游戏吸引不少市民全家排队来玩儿。艺术摄影为老人们免费提供各个年代的流行服装,在专业造型师和摄影师的帮助下,一会儿工夫一张颇带穿越感的艺术照就免费打印、塑封送到了手里。今年朝阳区的重阳主题活动由区文旅局和区卫健委主办,近10位中医专家还现场为老年人提供了义诊服务。昨天,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举办重阳敬老活动。书法家和剪纸传承人现场剪福字、写寿字,赠送给老人。北京日报记者吴镝摄颐和园华服赏乐国风盛宴北京日报讯(记者叶晓彦)昨天上午,颐和园的一场华服赏乐国风盛宴,让游客体验了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在活动现场,颐和园发布首款颐和园联名汉服“凤宵”。节日的颐和园到处洋溢着古风特色。听鹂馆内,伴随着古风歌曲,几位身着华美汉服的工作人员向游客展示着传统服饰所蕴含的国风之雅;与之隔湖相望的廓如亭周边,正在举办古风集市游园活动,一批汉服爱好者自发组织了汉服游园与古典舞蹈,为游客带来一次特殊的国风文化体验。当天,颐和园发布首款联名汉服。颐和园副园长周子牛介绍,首款颐和园联名汉服命名为“凤宵”,设计灵感及元素来自颐和园乐寿堂藏品粤绣屏风《百鸟朝凤》,衣服上织有象征祥瑞的凤凰、象征高洁的白玉兰及象征富贵的牡丹等诸多寓意美好的图案。昨天,在顺义区胜利街道建南二社区,街道共青团员与老年居民一起做蛋糕、聊家常,共度重阳佳节。北京日报记者武亦彬摄老两口有了第一张“情侣照”北京日报讯(记者陈强通讯员李若男)“您二老再离近点儿,手拉着手,好嘞,一、二、三……”快门声响,大兴区清源街道滨河西里南区的张若明和老伴张秀英有了一张幸福的合影,这是老两口第一张“情侣照”。敬老月期间,清源街道老年协会请来摄影师,为辖区内的孤寡、失独老人免费拍照,并配上精美相框,送给老人,以贺重阳节。拍照前几天,老年协会的工作人员上门送“喜讯”。听闻好消息,不少老人提前在家洗好头,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拍照之前,造型师还免费为老人们理发、做造型,就为留下老人的最美一刻。有些老人为了拍摄这张“情侣照”,还翻出了同色系、同花纹的同款衬衫或毛衣……“阿姨,您不要紧张,开心点儿,抬头。”摄影师边说,边调整着镜头。镜头里的张若明和张秀英都已80岁,他们无儿无女,清源街道老年协会安排摄影师给老两口最先拍“艺术情侣照”。“结婚51年了,我俩还没拍过情侣照。”老人说。老两口穿的衣服,是几年前一起逛街时,互相挑选的,这些年一直细心护理,还像新的一样,听说老年协会要给拍照,老两口就想着穿这身衣服。新照片打印出来,老人捧在手里,爱不释手,反复观瞧。送别摄影师前,老人还多要了几张电子照片存在手机里,发给亲戚朋友们一起欣赏。编辑:李学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