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俞振飞先生诞辰周年纪念日。追忆往事,俞振飞、李蔷华两位大师的情感是后辈楷模。
年,李蔷华、俞振飞合影
俞振飞:现在,好多朋友见到我,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
李蔷华:当初是出于对俞老的同情,久而久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发展到现在成了爱情。
为了照顾俞老,是同情
年元月4日,78岁的京昆艺术大家俞振飞,和51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走到了一起,成为当年一桩颇为引人瞩目的新闻。
俞振飞年迈体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小生;李蔷华可依然是正当盛年、舞台上依然光彩照人的大青衣。
既然图不了人,那应该是图“利”:俞振飞手里握有前妻言慧珠名下的大额钱款和房产,李蔷华应该是奔着“利”而去的。
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的是,李蔷华根本不是图“利”,只是为“情”。
经历了十年浩劫,备受摧残的俞振飞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妻言慧珠早已离去,先生独自一人,茕茕孑立。白天,形影相吊独一人,孤独;晚上,独对床头一盏灯,寂寞。衣食住行无人照应,知心话语跟谁交流,吃喝拉撒紊乱无序,精神生活枯燥无味……虽有门下学生不时登门照料,终究不免挂一漏万,无法周全。
年10月,武汉京剧团的程(砚秋)派名旦李蔷华和关正明正式离婚。俞振飞从学生薛正康嘴里听说了这个消息。
也许是俞振飞先生萌生了这个念头,只是用迂回的方法发起了“试探”。
俞振飞给李蔷华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知道你离婚这件事,请你保重身体。同时,他在信中说,想给李蔷华介绍一个能和她配戏的小生。
俞振飞、李蔷华夫妇演出《写状》剧照
俞振飞的“试探”并非唐突,因为早在年,俞振飞和李蔷华就认识了。那是在上海思南路梅兰芳先生的家里,当时梅兰芳因弟子李世芳坐飞机失事遇难,组织了一场慈善义演,演出所得,将捐赠给李世芳的家属。八位知名坤旦联手演出《四五花洞》,李蔷华也是其中一位。而俞振飞从年开始,一直与程砚秋先生搭档,对程派艺术了然于胸。李蔷华是一位程派大青衣,自然知道长期与程砚秋大师搭档的俞振飞的艺术造诣。
俞振飞、李蔷华早在年就认识。当然,也就是认识而已。
年3月,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举办历时三个月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由京昆艺术大师梅兰芳、俞振飞主讲并示范演出昆曲经典名剧《游园惊梦》。全国各省市十几个戏曲剧种的老、中、青演员代表数十人,参加了这个高规格的观摩学习研究班。李蔷华有幸作为湖北省的优秀演员代表,参加了这个讲习班。李蔷华回忆说,那年,“66岁的梅兰芳先生和59岁的俞振飞先生都穿着一身中山装,以舒缓的节奏,载歌载舞,从容优雅地演绎了年前汤显祖笔下名门闺秀的青春模样和才子佳人的纯真的恋情,他们身上焕发出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将杜丽娘、柳梦梅在姹紫嫣红春光明媚的牡丹亭花园中,邂逅相遇时,眉目传情的惊鸿一瞥,电闪雷鸣般击中我们的心灵。”
俞振飞早就在李蔷华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只是令人心仪的艺术印象。
因此,当李蔷华拿到俞振飞的这封信,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便上交给武汉京剧团的领导。可是,领导未做表态。
李蔷华说:“我想俞老这么一位艺术家,他关心这事,我们不能这么没下文,所以我就自己给俞老写了封信,”表示了谢意。
年夏天,李蔷华在香港的外甥到武汉来度暑假。那年李蔷华演出比较忙,由于她的出色表现,既被推选上了武汉市的“三八红旗手”,又被评上文化局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所以,一直到所有的演出任务结束,她才有空带上外甥到上海看望妹妹李薇华,著名荀(慧生)派名旦,过后再把她的外甥送去广州。到了上海以后,“我想起俞老给我写信、推荐小生的事,他对我们剧团这么关心,我们不能没有回音。”(李蔷华语)所以,在妹妹的陪同下李蔷华去了俞振飞家拜访。
俞振飞、李蔷华夫妇
那天俞振飞抱病在身,人显得有点弱,由学生薛正康负责接待。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李蔷华和妹妹就告辞出来。薛正康和她们一路回去,在车上,薛正康问起了李蔷华的情况。
过不多久,薛正康给李蔷华写了一封信,说想给她和俞振飞保个媒。李蔷华回信说:“这封信,是你的意见,还是你老师(指俞振飞)的意见?如果是你的意思,那就不必。如果是俞老有这个想法,他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我可以考虑。”
这当然是俞振飞的意思,所以,李蔷华也愿意见上一面,当面锣、对面鼓,讲个清楚。
俞振飞亲自回了一封信,说欢迎李蔷华到上海。可是俞振飞在上海绝对是大名人,认识他的人多;可李蔷华也不能让俞振飞来武汉见面,不管怎么说,李蔷华在武汉也是大名角。“让人见了,如果谈成了,没什么;如果没谈成,岂不是让人笑话;对俞老的名声会有影响”,李蔷华考虑得真是周到。
当时正值“广交会”期间,于是,他们相约花城(广州)见面。李蔷华由妹妹李薇华陪着,从武汉坐火车到广州。俞振飞由学生薛正康陪伴,先一天从上海飞广州;第二天特地到广州火车站接车。这使李蔷华很受感动,“因为我们对俞老是特别敬重的,60年在北京上课,主要就是梅(兰芳)先生和俞老,讲《游园惊梦》《贩马记》。俞老这个岁数,还亲自到车站来接我,挺感动。”
俞振飞(中)李蔷华(左)夫妇与作者(右)留影
在下榻的宾馆里,俞振飞剥了一颗糖给李蔷华,说,“这事要成功了,委屈你了。”不知是激动,还是忐忑,俞振飞一时不知说什么,又剥了一颗糖,递给了李蔷华,又是一句,“这事要成功了,委屈你了!”
但是,李蔷华没有考虑委屈不委屈,而是直奔主题,关于言慧珠的遗产的处理。俞振飞对李蔷华说,早在落实政策的时候,当时单位领导来,我(指俞振飞)就跟领导说了,言慧珠的东西,我一分钱不要。李蔷华一听,十分赞同,“我当场对俞老说,我支持你!”
令人感佩的是,不仅是言慧珠的遗产,李蔷华一分不要;就是俞振飞落实政策补发的一万九千元钱,她跟俞振飞商量后,五千元,作为党费交给了党组织。还有一万四千元,他们买了一些空调设备,捐给了戏校。原来,李蔷华在戏校小剧场(俗称蒙古包,早年在文化广场边上,现已拆)演出的时候,整个后台、化妆间都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也难以找到,所以,他们把一万四千元给戏校买了空调设备。
俞振飞、李蔷华夫妇在美国讲学时合影
李蔷华和俞振飞,一切从“零”开始。
就像关栋天所说,“我理解我妈妈与俞老的结合,当时俞老已经78岁了,我妈妈图什么呢?事实上就是我妈说的,能够照顾俞老。”
我真的为李蔷华老师的“壮举”感动,感动的是她的那种一般人没有的襟怀和坦荡;感动的是俞振飞、李蔷华他们俩对幸福、自由的爱恋、哪怕是黄昏恋的追求。
一家四口四个姓,有温情
黄昏恋是美好的,或许说它比年轻人的初恋还要美丽;因为老年人敢于追求爱代表了新时代的进步;而老人们的爱,能得到子女的诠释和认可,就更难得。
关栋天:“我觉得我母亲很可敬,思想境界很高,不俗,不为常人所理解的那种。她待俞老不仅是爱人,又像是对待长辈一样。”
俞振飞与李蔷华结婚照
李蔷华调到上海以后,被安排在戏校教学。李蔷华是一个认真、踏实的好园丁;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艺术家、戏校校长俞振飞的妻子而与人不同。她一周排课14节,每天不只2节;还要照顾俞振飞的饮食起居,冷了要给他添衣,热了要给他换季。每天还要往家、学校两头赶,渐渐地,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毕竟,她已是花甲之年。
后来,李蔷华的儿子儿媳——关栋天(时名关怀)和周玖一起调到上海。关栋天进了上海京剧院。李蔷华的儿子儿媳,能跟俞振飞合得来吗?
能!李蔷华、关栋天、周玖和俞振飞组成的“四口人、四个姓”的特殊家庭,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和睦、融洽的一家子(左起周玖、俞振飞、李蔷华、关栋天)
周玖的感觉应该最有说服力,她说,“李蔷华作为一位出名的艺术家,原本以为做她的儿媳妇会很累,但事实上没有,她对我就像对她儿子一样。而妈妈对俞老的感情、照顾,又是无微不至。”身教重于言教,“特别像李蔷华这样的婆婆,她不仅是一位名演员,有名有地位,也是很普通的妇女,她的感情很朴实,从来不会说假的。我觉得她跟一般的父母一样,也有一颗很善良的慈母的心。”李蔷华就是用自己的行动,给儿子、儿媳妇作出了表率。
关键是俞振飞这个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长辈,能相处吗?
“当初来之前,我妈还是担心我们跟俞老的关系能不能处理好,这不无道理。”关栋天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的融洽、温情。“毕竟我们不是他亲生的,年龄差异也很大,再说我们年轻人也确实有些爱好。但是,我们不来的话,俞老靠谁?以前都是靠学生们照顾,但是这个照顾不可能很周全,不会像我们天天在一起一样,无时无刻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