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致力于复原传统文化的团体不在少数,唐朝礼乐复原组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们的乐视频中,总能够看到一些陌生的乐器。
横笛、筚篥、洞箫、拍板、鞞鼓……这些陌生的名字,却在唐诗中并不罕见,正是它们,构成了千年唐风古韵。
那么,在唐代的乐队,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乐器呢?就随小生一起来看看吧。
玉人何处教吹箫
洞箫洞箫,简称箫,竖吹的单管乐器,最早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在唐代以前,箫笛是不分家的,唐代才将横吹定为笛,竖吹定为箫。
洞箫音色不如笛子高亢嘹亮,音域为次中音,显得沉静幽雅,但是音量较小,因此也没有笛子那么普及。
经典曲目有《平湖秋月》,《梅花三弄》,《关山月》等。
排箫排箫在唐代的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薄鼓吹乐中十分常见。据说“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就源于排箫。
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
希腊音乐家雅尼的《兰花》,就曾用到这种乐器。
横吹就是笛子,相传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乐部还分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
按音高分类,可以分为用于昆曲演奏,音色醇厚的曲笛;用于北戏演唱,音色清亮的梆笛,以及中音笛。
代表曲目有《鹧鸪飞》、《姑苏行》、《牧笛》等。
筚篥(bìlì)筚篥源于古代龟兹国,名字由龟兹语翻译过来,多用于骑马仪仗队。《通典》称“其声悲”。
筚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低沉悲咽,作为胡乐的一部分传至中原,也深受人们喜爱,唐玄宗就是它的忠实粉丝。
据文献记载,唐代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
笙《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笙在唐代燕乐的“清商乐队、龟兹乐队、西凉乐队”中都有应用。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饱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也是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
代表曲有《沂蒙山歌》、《晋调》、《傣乡风情》等。
大珠小珠落玉盘
06:40唐朝流行的五弦琵琶,是由西域乐人经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记见于《隋书音乐志》,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角。
到了宋代,教坊以四弦曲项琵琶代替了五弦琵琶,五弦琵琶一度在国内失传。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世界仅存的最早五弦琵琶传世绝品。
方锦龙先生是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箜篌箜篌最早由印度传入,《孔雀东南飞》中就已有提及。箜篌在唐代广义上包括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一般多特指竖箜篌。
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有很强的表现力。竖箜篌形似欧洲的竖琴,遗憾的是国内已无传世实物。
经典箜篌改编曲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阳关三叠》等。
渔阳鼙鼓动地来
羯鼓羯鼓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尤为流行。在乐队中常常处于指挥的地位。
羯鼓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尤其适用于演奏急快节奏的曲目,在战场上为战士搏击助威,登高望月时演奏,明月清风,鼓声透空碎远,极异众乐。
唐玄宗是典型的羯鼓发烧友,不仅将它誉为“八音领袖”,还创作了数十首羯鼓独奏曲。
唐代的音乐到底是何模样,就算得到复原,与初时已然有别,今人怕是无耳福听闻。在流传下来的彩绘石散乐浮雕上的唐代女子十二乐坊,依稀可以窥见,旧时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