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坚守走向大众传承直播助力苏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郑鸣秋在抖音直播间为大家带来的一曲《苏州好风光》引得粉丝纷纷叫好,通过直播镜头,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喜欢并了解评弹艺术。近年来,直播助力非遗“出圈”的事例屡见不鲜,直播平台通过打赏带来的“破圈效应”和经济收益在为各地非遗传承人、从业者开辟“新舞台”的同时,也让非遗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双向支持,确保传统文化长久流传。

好内容与传播渠道相乘:

古老非遗重回大众视野

“对大部分人来说,非遗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说它熟悉,是因为数千年来,水磨戏腔、丝竹管弦经常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说它陌生,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大众生活方式快速迭代,曾经街知巷闻的戏曲名段、名乐、名曲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褪色,甚至演变为需要被保护留存的遗产。”7月26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抖音主办的“非遗主播沙龙江苏站”活动上,抖音集团江苏公司执行总裁薛辉谈到非遗在当下传播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时说,“我们不禁要问,是否这些曾经深植于一方水土甚至血液中的艺术真的要离我们而去呢?我们在抖音很欣慰地看到,昆曲等非遗正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越发红火。同时,特色文化展演通过打赏来拓宽创收的渠道,成为各地非遗在现在自发造血的方式之一。”

活动现场发布的《江苏非遗数据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年6月,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超万场,观众欣赏时长超1亿小时;非遗短视频达万条,收获24亿次用户点赞。过去一年,71%的江苏非遗主播获打赏支持,获得的打赏金额同比增加52%。

数据显示,近年来,戏曲、民乐等非遗在江苏日渐红火。年,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观看达17亿人次,是年同类观看量的40多倍;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达亿次,是年同类的多倍。年,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超51万场。

随着观众增多,江苏非遗从业者“云上”献艺的热情高涨。过去一年,江苏省有3.4万名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万小时技艺演出。全国每16位非遗主播中,就有1位来自江苏。

戏曲、曲艺等演艺类江苏非遗,不仅在抖音获得大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