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昆曲打铁花皮影非遗为综艺影视

最新一期《奔跑吧·黄河篇2》里,“兄弟团”来到兰州,了解到黄河沿线有着许多关于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面临的挑战也跟鼓相关;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3》走进湖州,镜头里有一段美轮美奂的缂丝技艺的展示……其实,近期亮相的热门影视作品的非遗元素也相当多,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影视作品里。在创作者看来,把传统文化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年轻人穿越时空,更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综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国风之美在综艺节目里,以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非遗元素,传播国风之美,正在成为热潮。《青春环游记3》最新一期节目里,“春游家族”一起拜访了杭绣传承人。一双巧手拿着针线穿过绣布,生动的图案跃然于布上,令人赞叹不绝。“春游家族”也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了一回杭绣,感受到杭绣针法的复杂与传承的不易。在此之前,“春游家族”曾在湖州庾村文化市集上见识到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艺品:缂丝文创品、团扇艺术品、竹编工艺品……还亲手体验复杂精细的竹编工艺,感受到竹编工艺的别具匠心。在湖笔之乡,“春游家族”还一同去探访了湖笔传承人,深入体验湖笔制作,了解到一支湖笔的诞生需要一百多道复杂的工序。前日播出的最新一期《奔跑吧·黄河篇2》里,“兄弟团”面临的挑战跟鼓相关。鼓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和力量的表现,每当鼓声响起,中华儿女的豪迈与热情也将呼之欲出。“兄弟团”需要通过牵拉鼓上的绳子进行合作颠球,并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向终点移动。寓教于乐,大家对鼓有了很多的了解。《登场了!洛阳》则集结了“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丹、“洛阳水席”传承人姚炎立、“洛阳海神乐”传承人郭红运等“手艺人”组成“复原者联盟”,用综艺的视角让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被更多人看到。刺绣、剪纸、皮影、泥塑、舞狮、火龙……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这些经典的传统技艺以绚丽浪漫的形式得到展示。“非遗的美,超越你想象”,节目组的目标得到众多观众的认同。有网友说:“有一句台词,‘传承不会因时间而改变’说得太好了!开头的皮影,还有功夫少林,介绍京靴和刺绣时京胡响起……静下心来,跟着节目慢慢欣赏优秀传统文化。”剧集:非遗元素“植入”剧情成亮点正在热播的网剧《当家主母》,开篇即介绍缂丝技艺传承,“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据了解,剧中呈现的精美缂丝制品均有史可考,有据可依。为了使故事更加具有可信感,制作团队专门前往博物馆学习和研究缂丝。除了“缂丝”,《牡丹亭》《玉簪记》等昆曲经典曲目的融入也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影视剧中“植入”非遗元素,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一种新风尚。跟《当家主母》相似的是,《清平乐》《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等都在剧情中“植入”非遗元素,多个非遗项目除了推进剧情发展外,还为服化道服务。比如《如懿传》中的“点翠”、《琅琊榜》中的“漆艺”、《延禧攻略》中的“绒花”等,这些非遗元素对营造戏剧冲突以及人物角色的丰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有一些剧集则是围绕非遗传承展开叙事,比如《一剪芳华》以旗袍制作工艺为切入口,讲述一代华服大师的成长故事;《一代匠师》以莆田工艺美术发展为主题,讲述一代木雕名匠的传奇人生;《早安,故宫》中,女主人公从故宫文物入手,破解非遗传承难题;《昔有琉璃瓦》《月里青山淡如画》中,主人公分别是承接非遗技艺的文物修复师和古玩修复师……影视创作者用镜头语言和传奇故事,呈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服饰之美、礼仪之美、语言之美、书法之美,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业内:要把传承与创新融合得恰到好处“其实没有什么流量密码,只是我们敏锐捕捉到现在年轻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也不是我们很牛,是中国传统文化牛。”当“中秋奇妙游”收获一片叫好声之时,总导演路红莉曾经这样表示。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故事创作和综艺制作,利用影视作品普及非遗知识、传播非遗技艺,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不管是综艺里游戏的方式,还是非遗元素和剧情的结合,都让观众对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有了更多的了解,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去。在创作中怎样用好影视化的手段传播非遗?业内人士也有一定的思考。首先是合理化呈现。网剧《当家主母》为了呈现真实的视觉效果,剧组提前专门定制了大量缂丝真品,但一切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制作人通过微博表示,“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故事好看”。因此,缂丝、昆曲等非遗元素都是围绕剧情进行合理化呈现。此外,表达方式上,创作者更倾向于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情感共鸣。比如“登场了”系列以纪实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拍摄制作手法,以青春视角及年轻化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综艺节目形式当中,开启传统文化探索之旅。“中国节日”系列把漫画、RAP、电音、街舞等潮流元素与剪纸、戏曲、书法、武术、打铁花等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坚持的是“技术为内容服务”。路红莉认为:“尽管我们掌握的技术可能不是最先进的,硬件也不是全国最好的,但为什么做出来的效果很好,就是很好地为内容服务了。我们不是炫技,而是每一个特技都会跟内容有很好的结合,节目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溯源加上现代化的演绎和表达方式,强烈地引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我们不是做文化的搬运工,更多是在做文化的二次元加工者。”“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程万里和徐娜透露,“最核心的思考还是如何把传承与创新融合得恰到好处,用创新的视角、编排、包括拍摄形式与科技融合,把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想表达的内涵传递出来。”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