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与昆曲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为中国文人音乐代表的古琴与民间艺术“百戏之祖”的昆曲,有着异曲同工之美。例如都讲究“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以“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追求。而昆曲中“琴歌”的大量存在又使两种典雅艺术交融并辉。以自然质朴、淡泊超脱的风格对内在特质的追求,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精神。古琴,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高度精致典雅的一种音乐形式。“清和”、“淡雅”则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甚至在体现文化内涵方面上,世界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提并论。并且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态度与情怀,而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春秋时期,孔子甚喜抚琴,无论在杏坛讲学,还是受困于陈蔡,操琴之声不绝。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知音相遇”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在临终刑场上即以《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昆曲,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年,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兴盛与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密切相关。文人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再者,士大夫对社会与人生的无奈、悲凉的深刻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意绪。演唱时就讲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强调“韵味”,这韵味正是昆曲之美的所在,正如作家白先勇先生所说:“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辞藻美。”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和昆曲都根植于文化土壤,繁盛于文人精致典雅趣味的耕耘,开花结果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古琴始于春秋时期或更早,昆曲亦有六百年。年龄悬殊,却是忘年之交。诸多的昆曲剧目都留下了他们亲密相交的影子。《西厢》之“琴心”,莺莺月下焚香操琴,张生隔墙听之;《玉簪》有“琴挑”,潘必正、陈妙常的借琴挑情;《琵琶记》有中秋抚琴等等……昆曲和古琴,一个声腔,一个线腔;一个用嗓,一个用弦。殊途同归,意蕴相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