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昆山!
10月8日,《人民日报》发布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昆山连续15次位居“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
昆山今年迎来了撤县设市30周年。从曾经的农业小县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多倍,人均GDP高于韩国、接近日本,昆山做对了什么?
“中国第一县”有多牛?
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上海与苏州之间,有一个县级市,名为“昆山”。这座城市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发源地,亦是阳澄湖大闸蟹的盛产地。
昆山被赞誉为“中国第一县”、“中国最牛的县”。昆山牛到什么程度?
有一种说法:江苏最富是苏州,苏州最富是昆山。昆山总人口约.4万,户籍人口90.3万,而市场主体多达40万个。
昆山自秦代置娄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于年首次超越广东顺德,拔得百强县市头筹以后,连续15年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成为妥妥的领头羊。
昆山是中国第一个GDP总额上亿的县级市,更是完成了以县超省的神话。年昆山实现GDP亿元,超过宁夏GDP亿元;人均GDP3.48万美元,高于韩国、接近日本。
在近日刚公布的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昆山拿下5个全国第一:
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
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此外,在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名中,昆山市的多个镇榜上有名。
玉山镇名列第1位,花桥镇位居第12位、周市镇第26位、张浦镇第36位、巴城镇第47位、千灯镇第54位、陆家镇第69位。
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昆山上半年仍跑出了“加速度”:新设外资项目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8个;累计完成进出口.7亿元,同比增长2.6%。
昆山为何如此牛?
思想解放路:
善于借力,甩掉“小六子”的贫困帽
当总结昆山经验时,我们绕不过“昆山之路”和它的开创者、昆山原市委书记吴克铨。他带领昆山人,走出了一条“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
谁又曾想到今天的昆山曾经是贫困的“小六子”。
20世纪60年代,昆山还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县,“穷土、恶水、血吸虫”是当时昆山留给人们的印象。即便昆山是苏州的“半只米袋子”,却也在苏州6个县里排名垫底。
昆山想搞工业,面临的情况是“五缺”: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缺管理经验。但昆山也有自己的优势: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土地多、水面多,农副产品丰富;劳动力多,而且廉价。
作为江苏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昆山决定转变思路,尤其是发挥离上海近的位置优势,借上海的“东风”来发展。
“要发展,靠上海”,成为昆山百姓家喻户晓的口号。昆山统一横向联合、跟上海合作的思想,各行各业跟上海搞联营,纺织工业更是全行业跟上海联营。
此后,昆山又抓住了和贵州风华冰箱厂合作的机会,一列火车把整个风华厂全部拉了过来。然后把“联合”的思路延伸到了“三线”军工企业,扩散到全国各地……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宣炳龙曾说:
原来因为苦、因为穷,把广大基层干部、广大人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现在来讲我说还要坚持这一条,思想解放再解放,经济发展再发展,哪一天我们的思想解放停止了,我们的观念转变停止了,可能我们的发展也就此停止了。
正是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善于借力,昆山逐渐摘掉了“小六子”的帽子。自年起,昆山人均收入已是苏州6县第一,在省里也名列前茅。直至年,昆山超过了广东顺德,一直稳坐县域经济的头把交椅。昆山也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不少上海人在昆山买房定居。
创新路: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经济增长多倍
“外向型经济看昆山”是外界对昆山的印象,而这是不断创新的道路,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
昆山起步时,在分析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时,意识到在号称“乡镇工业摇篮”的苏南地区,自己再走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只会永远落在兄弟县市的后边,应该抓住机会,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曾赴深圳学习“取经”。年底,昆山领导决定一改当时“村村冒烟、家家点火”的生产方式,硬是靠着“敢想、敢当、敢为”的一股子劲,“不等、不靠、不要”,将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办起了全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一无国家投资,二无省里贷款。
昆山之所以当时不敢叫“开发区”,因为没有经过国家批准,自己偷偷搞的,于是只能叫“工业小区”。
谁料到这个“黑户开发区”,在年工业产值就超过了5亿元,在全国开发区中,仅次于广州开发区和上海闵行开发区。
年,“自费开发”的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成为除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外,唯一获得“国批”的县级开发区,“自费开发”和“14+1”成了昆山开发区的金字招牌。
而昆山外向型经济发展做了“三大首创”:首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首创举办外商独资企业、首创自建开发区。
正是凭着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此后,昆山创造出了诸多“第一”:
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县级市第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第一张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
也正是不胜枚举的新探索、新实践,为昆山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企业建厂缺资金,县里出面高息借来,低息贷给工厂;在联营办厂中,请外国人、外地人掌实权,自己甘心做配角;企业赚了钱,不仅按规定免税,还允许税前还贷......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经济增长多倍,财政收入增长0多倍,以全国不到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全国5.3‰外资,创造全国1.94%的进出口。
奋斗路:
“请给昆山一个机会”
昆山的发展道路更是一条奋斗之路。
昆山老一辈创业者当初为一个项目,跑趟南京,小面包车没空调,在车厢里铺上厚厚的报纸,开一段路就下来给报纸上浇一桶水降温;为了出口加工区,跑了84趟北京……
昆山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是“抢”来的。时任昆山县长的吴克铨当年偶然从同事处得知消息,日本一家手套企业有意到苏州来办厂。两个小时后,他就赶到了苏州,找到轻工局的局长,恳请把昆山加入外商考察名单。
“我说给昆山一个机会,试一试。但心里笃信,只要他们来了,就一定走不掉!”
经过吴克铨几番软磨硬泡,终于那位局长松了口,同意外商来时带他去昆山看看。
年秋天,日本手套厂的老板三好先生来到昆山考察。昆山的条件不是最好的,当时开发区的路还没铺好。但昆山的热情诚恳感动了他,又在约定好的3个月内修好道路,他终于同意来昆山投资。
年2月,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正式开工投产,这是昆山开发区也是整个苏州市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甚至一时引起全国轰动。
到底怎么样能办成合资企业?当时苏州市、江苏省都没有经验,很多规章制度都要建立起来,为了做好这个外资项目,昆山领导往南京跑了次。
此后,三好先生又把在韩国的一个独资企业转移到了昆山,年,苏州第一家也是江苏省县级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昆山开始投产。
“圆周率之父”祖冲之,曾任娄县(昆山前身)县令,他这样描述做学问的态度“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而这也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昆山人的做事风格。
正是靠着这股劲,昆山经济得以发展迅速。截至年底,昆山累计引进和形成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36家,占江苏总数的16%。如今,昆山集聚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包括48家世界强企业。
营商环境路: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
营商环境是企业家创业的乐土、创新的高地,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一个GDP超过亿元的城市,如何保障占比超95%的非公企业、14万家企业、40多万个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发展?
昆山政府的回答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格外重视营商环境,其目标是企业找最少的部门、交最少的材料、花最少的时间,办成最想办的事情。
从“5+2”、“白加黑”到“”,“昆山服务”一直是昆山的一张金字招牌。昆山是江苏省首个提出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项目建设“”目标的城市:
企业开办从3个工作日提速到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从5个工作日提速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从50个工作日提速到30个工作日。
今年,昆山则以“白皮书”形式出台23条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涵盖开办企业、税务服务等方面,并且打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组合拳”:
为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政府”;
优化企业个性服务机制;
“限时办”让企业少等待;全过程网上运行加速“无纸化”;
全流程信息共享加速“便捷化”;
全审批开放透明加速“可视化”;
全环节信息监管加速“规范化”;
全市域同步办理加速“一窗化”……
此外,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在关于昆山长达1.6万字的专题报道中,专门提到昆山探路县域治理现代化,特别聚焦“入住”“入职”“入学”等关键点,让新昆山人得到均等服务、找到归属感。
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全方位工程,一个大环境的概念,除了政府服务,昆山在各个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加大创新,产业升级。某种程度上,昆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一度,昆山作为IT产业集聚区,聚集起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业内更有“沪宁高速堵一堵,世界IT市场抖一抖”之说。
在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两次跨越后,昆山如今探索如何在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发力。为推进产业迭代升级,昆山选择了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发展之路,比照深圳,率先提出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打造产业科创中心、创办昆山杜克大学等等。
年昆山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居于江苏省首位。并于年入选首批52个国家创新型县(市)。
重视产业链招商。产业是城市的骨骼,没有产业的城市站不直、走不远。昆山政府在营造营商环境时“有独到之处”,先做全面的园区规划,后引进相关企业,“产业链招商”优势明显。
昆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招商,持之以恒,招来的企业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同时产业链越拉越长,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招商,让昆山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产生“葡萄串”效应。
支持民企发展。近些年,昆山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赶超战略,民企和外企齐头并进。
—年,昆山民营企业营收额增长速度高达43%。在年,昆山的总税收为.5亿,其中民营企业纳税额达到亿,占比56.43%,超过国企和外企总和。昆山的民营企业的纳税额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城市软文化。顾炎武是昆山人,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了无数文人志士。后世尊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在昆山的小区、学校、广场、马路、大桥上,“亭林元素”随处可见。年6月5日,昆山市通过了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的决定,打造软文化,塑造奋发有为的城市气质。
正是营商环境的综合举措,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作为唯一一家位于县级城市的测算对象,昆山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第三;在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产业发展调查评选中,昆山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榜首。
结语
进入撤县设市“而立之年”的昆山,它是中国县城的缩影,亦是“中国制造”的缩影,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浓缩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昆山将发力成为瞄准全球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瞪羚型城市”,其区位优势将越发明显,地铁直通上海,到上海的高铁只需17分钟。
这座城市有理由让人们有更多的期待。
来源:正和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