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打磨,精华版牡丹亭国庆期间在宁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作为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一出经典剧目,《牡丹亭》的演出版本一度多达数十个,形成“牡丹”竞相绽放的局面。近日,江苏省昆剧院打磨了十余年的精华版《牡丹亭》又掀起一番热潮。该剧将于国庆期间在南京上演,再现含蓄、细腻而精致的“南昆风范”。

于南京孕育出雏形

是“中国昆曲的救星”

因成功创造了极具丰富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作者汤显祖俘获了无数渴望情与美的心灵。

《牡丹亭》自问世以来,以其至情至性和至诚至美,风靡世界。在这部于南京“因一梦孕育出雏形”的剧目中,大家闺秀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仍执著寻找爱人,终于得以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介绍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因成功创造了极具丰富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作者汤显祖俘获了无数渴望情与美的心灵。

在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先生眼中,“《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永远范本,是中国昆曲的救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昆曲院团一度几近消失,靠着兼具大众性和经典性的一出《牡丹亭》,才让几个传字辈演员“得以讨得一碗饭吃”,并为后来《十五贯》的进京演出奠定了基础;年,昆曲能成功入选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申报过程中,汤显祖及其《牡丹亭》被列为昆曲的重要文化内涵之一。

表演形式渐趋多元化

一度达到数十个版本

随着昆曲不断加速向世界传播,《牡丹亭》承载的作用和功效不断放大,多版本《牡丹亭》的推出成为一种现实。

随着昆曲不断加速向世界传播,《牡丹亭》承载的作用和功效不断放大,表演形式也渐趋多元化,多版本《牡丹亭》的推出成为一种现实。

其中,白先勇任制作总监的青春版《牡丹亭》,已成为无数人昆曲入门的引路者。著名昆曲名家孔爱萍表示,青春版《牡丹亭》对美的感受,对时间的嗟叹都达到了极致。

相比之下,在很多老戏迷心中,张继青版的《牡丹亭》堪称经典,代表了另外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该版本因比较朴实和尊重传统而广受赞誉,据了解,在张继青之前,《牡丹亭》几乎不演《离魂》一折,是她率先将《离魂》从文本变为舞台演出。此外,张继青版《牡丹亭》曾被白先勇相中,作为引发昆曲复兴浪潮的青春版《牡丹亭》的指导版本。在资深曲友黄欣看来,在演出中,杜丽娘魂断之后,张继青创造性地以一袭大红披风作为道具云步下台,没有念白没有唱腔,简直是神来之笔,显得非常有仙气,体现了极简的舞台审美艺术。

据昆曲研究者罗拉拉介绍,昆曲舞台上的《牡丹亭》一度达到数十个版本,均由当时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老中青三代演员推出。这其中除了为大众所熟知的青春版《牡丹亭》、张继青版《牡丹亭》和精华版《牡丹亭》,更有名目繁多的折子戏。年,在北京天桥剧场,18位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联袂上演了大师版《牡丹亭》,包括沈世华的《游园》、“华岳组合(华文漪和岳美缇)”的《惊梦》、张继青的《离魂》、汪世瑜的《叫画》、蔡正仁和张洵澎的《幽会》等。

白先勇曾表示,即便是戏曲文学经典中之经典的《牡丹亭》,也须大幅删改,才适合呈现于现代舞台。而去芜存菁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功课,对经典的改编须在顺应当今观众现实需求的同时,把忠于传统放在首位,才能够对推广和普及昆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正宗的昆曲”

彰显含蓄细腻精致的独有特点

“看最正宗的昆曲还是要到昆曲发源地——江苏。”

“看最正宗的昆曲还是要到昆曲发源地——江苏。”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研究员季国平曾经表示,“清丽婉转优美动听的唱腔、节奏优雅载歌载舞的表演,显现出含蓄、细腻、精致的南昆独有特点。”

据了解,《牡丹亭》是南昆精粹,年,张继青随省昆到北京演出,演的正是其中的《游园》《惊梦》和《寻梦》,因为反响不错,就又“捏”出了《写真》和《离魂》。除了张继青,姚传芗、范继信,以及当时负责剧本删节的胡忌都参与了整理和探索。仅以《写真》为例,当时有人认为《写真》没内容,没什么好演的,可张继青不这么认为,她说:“知道自己即将离世,要留下自己最后的美丽……这一段很有讲究,包括执笔的方式,画画的程序。一位女画家给我指点过,她说你要先画眼睛鼻子,然后再勾轮廓。”

虽然随着张继青日趋年迈,已很少上台,但在昆曲发展过程中,许多版本都将她的演出作为参考首选,江苏省昆剧院更是策划推出了张继青传承版《牡丹亭》。经典总会在某一个时刻以另外一种形式荣耀回归,在张继青摘得首届“梅花奖”榜首35年之后,作为张继青的嫡传弟子,南京姑娘单雯摘得新一届梅花奖,并和师傅当年一样位列榜首,凭借的正是张继青版《牡丹亭》的精彩演出。

十余年打磨

四代昆曲人出演阵容豪华

除了“石孔”组合和省昆呈梯队的众多名家,精华版《牡丹亭》还因其改编颇受好评。

正如人在青春之后需要成熟与积淀,一出剧同样如此,在此基础上,精华版《牡丹亭》呼之欲出。著名编剧张弘表示,《牡丹亭》的演出,既要立足于昆剧剧种,发挥出江苏省昆剧院长期形成的表演风格,同时也要兼顾当前的市场现实,“所以,其制作和包装不能追求简单做大,但在艺术含量上又必须做大做精。”

精华版《牡丹亭》由江苏省昆剧院于年创作,在豆瓣舞台剧的评分中高达9.2分,是许多观众的昆曲“入坑之作”。经过十余年的打磨,此次在南京的演出更是梯队整齐,阵容豪华,倾注了省昆四代昆曲传承人的心血:第一代传承人、著名昆曲大师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主演石小梅、孔爱萍和施夏明分属第二、第三和第四代传承人的代表;另有赵坚、顾预、刘效、计韶清、顾骏、裘彩萍、周向红、赵于涛等实力名家同台演出。在最早披露的演出名单中,省昆另一位梅奖得主李鸿良在其中扮演石道姑。遗憾的是,53岁的李鸿良在不久前表演《风筝误》中《鹞误》一折下场时的小跳中,意外将右小腿肌肉拉伤,不得不退出精华版《牡丹亭》的演出。

在众多演员中,孔爱萍的杜丽娘,温柔娇美,端庄大方,其一举手、一抬眼,甚至是每一个情绪,都表现出一个羞怯、爱慕、春心萌动的古典丽人。年,孔爱萍更是凭借精华版《牡丹亭》中的精彩演出,夺得中国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在精华版《牡丹亭》上本中扮演柳梦梅的石小梅,是中国著名的昆剧女小生,其形象玉树临风、俊逸潇洒,唱腔如折金断玉、响遏行云,清响绝伦。“这将是70岁的石小梅最后一次与孔爱萍合作演出《牡丹亭》。”石小梅昆曲工作室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石小梅的入室弟子,施夏明一直以清逸纯粹、丰神俊雅的小生形象活跃于昆曲舞台,继“石孔”组合之后,他将从师父手中接过“柳枝”,开启精华版《牡丹亭》新的一页。

除了“石孔”组合和省昆呈梯队的众多名家,精华版《牡丹亭》还因其改编颇受好评。据了解,《牡丹亭》原著有55出,如果要全部演完,要花几天几夜的时间,著名编剧张弘从中选取了最为精华的13出,分别是上本的《肃苑》《惊梦》《寻梦》《言怀》《写真》《诊祟》和《离魂》,以及下本的《冥判》《叫画》《幽媾》《旁疑》《冥誓》和《回生》。“上本以旦角戏为主,下本以巾生戏为主。2个晚上共5小时演完全剧。”

在情节之余,张弘充分兼顾了审美和生趣,所以,其戏剧结构、场面冷热、角色搭配都有令人惊喜之处:以丑应工的小花郎贯穿始终,为严肃点缀一些幽默,为梦幻点缀一些现实;更多堆花、冥判等大场面戏则使全剧整体形成丰富的观赏层次。

本报记者王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