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信息世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多门类的舞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中国戏曲独领风骚的格局受到冲击,戏曲创新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上的变化……借鉴吸收其他艺术特长无可厚非,但时下戏曲舞台“三轮车踩上舞台”“放一段电影表现天上仙境”“真雨真雪直接呈现”等手法却时有出现,甚至“整台戏曲以交响乐取代锣鼓经”也不乏其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戏曲舞台上的一支“云肘”、一套“马舞”、一趟“走边”、一组“起霸”,直至“急急风”“慢长锤”“四击头”等戏曲音乐中的锣鼓经,乃是戏曲从业者们千百年来呕心沥血,把人类生活实践经过长期的艺术提炼,才创造出的戏曲本体精华——写意性虚拟特点。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新剧,“大制作拼设备”“戏不够景来凑”“投入三千万演出仅三场”等急功近利现象也不在少数,而戏曲应有的内在本体优势却日渐淡化。戏不像戏、曲不像曲,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到的内在韵律不知何处,老戏迷渐渐远离,新观众难以进门。
中国戏曲有别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广义的舞台戏剧,中国戏曲回归本体是一个长期困扰戏曲改革的重要问题。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论戏曲改革时提出“移步不换形”,正是强调了戏曲本体的重要性。《秋江》中的老艄公手持一根船桨,既能表现大风大浪,又能反映潺潺流水;《三岔口》满台灯光下的激烈对打,表现的却是伸手不见五指,令人惊叹;《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用擂鼓舞剑的戏曲形式、配以一段京剧“夜深沉”音乐曲牌,却表现出十万大军背水一战前的微妙心态。戏曲的程式、肢体的表现、独特的韵味、优美的旋律,正是中国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独到的本体优势,也正是国外艺术家对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拍案叫绝之处。
著名戏曲导演、戏曲理论家阿甲曾就戏曲的本体属性作出过四点归纳:“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等表演手段为基础;戏曲是程式化的舞台艺术;戏曲是运用虚拟手段,虚实结合的舞台艺术;戏曲是以表演直接与观众打交道的舞台艺术。”
一个事物的兴衰是由其内在运动规律决定的。著名戏剧评论家张庚在《戏曲艺术论》中曾谈到:“我们说改革,决不应把传统抛一边另起炉灶,而是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出新。要尊重戏曲的基本形式、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要保存和发扬戏曲传统中的精华,同时又要不断创造出表现新生活内容的新技巧、新程式,使戏曲成为新时代的新艺术。”戏曲发展有其内在的运动轨迹,更具有属于中国戏曲本质的“行为规范”。戏曲创新需要发展,戏曲艺术呼唤回归本体,戏曲舞台更需要没有添加防腐剂的属于中国戏曲元素的“绿色食品”。
戏曲界有句俗话:“十年磨一戏”,这充分反映创作高质量戏曲作品的艰难性。一部戏曲新剧目的推出,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戏曲在发展中回归本体,却是当今戏曲艺术不可或缺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戏曲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和把握戏曲本体元素的昆曲《牡丹亭》,既赋予了戏曲艺术新的面貌,又具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中国戏曲独有的传统审美感……
一部传统的历史题材戏,从梅兰芳的京剧《游园惊梦》,到今天的青春版《牡丹亭》,再到厅堂版直至实景园林版《牡丹亭》,水袖飞舞间,意蕴六百载。让人鼓掌惊叹的不只是其委婉绮丽的舞台艺术风格,更源自这部昆剧坚持戏曲本体元素而焕发出的旺盛不竭的生命力。
面对多元化艺术的冲击,戏曲发展真可谓道路坎坷、步履艰辛。亦真亦幻、亦虚亦实,成功否?失败焉?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发展的中国戏曲之所以有今天,也并非一日之功。当今国家推出一系列繁荣文艺舞台的鼓励政策,各地方戏曲领域仍有一大批苦苦求索戏曲发展的人们,中国戏曲要在发展中回归,在回归中发展,得益于这些不断追求“戏曲梦”的人们。
(摘编自韵声《戏曲改革重在本体创作》)
材料二:
京剧以程式化的表演为主要的艺术特点,布景简洁朴素,几乎所有的调度都是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的。电影《霸王别姬》里有那么一种说法:“走七步才是楚霸王,走五步,那不成黄天霸了吧?”传统京剧对程式化表演的注重可见一斑,什么都是规定好的,包括步法、身法、唱法、表情……而在现代京剧《赤壁》中,这种程式化表演的痕迹却被大大削弱了,演员的身法虽然也在,但是更多的是和剧情、节奏一起展开的,而不是像传统京剧一样,是演员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一种手段了。而且,演员是有明确的舞台调度的,支点运用、大场面的排演,都融入了现代戏剧的元素,使得京剧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版音乐剧”。
在戏曲的处理原则上,是运用了写意的处理原则的。比如说,《草船借箭》一出,舞台上没有船,也没有草人,只有一个人象征性地拿着一个桨。而现代京剧中不仅有由演员扮演的草人、还有箭、还有船。于是我们可以说,《赤壁》中写实的元素大大增强。我们在整出戏里,不仅仅看到了城墙、船等实景,还看到了对于像火、水、箭等这样的元素的运用。
同时,感谢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灯光、布景、道具、演员人数、舞台大小、服装、音乐等元素被大大的增强和拓宽了,观众看戏不仅仅看演员了,还看景、还感受气氛和节奏,感受整个故事的走向,听着音乐的运用……戏剧综合性的元素大大增强。
但总的来说,现代京剧的改革是有其必然性在里面的,一个是科技的发展,许多想法都可以实践出来了,没有必要只在演员的表演上细抠了。另一方面是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导致了传统的戏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为观众所接受,那么改革也是必然的了。然而不管怎么说,戏曲艺术的核心仍然是表演的艺术。
(摘编自《传统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和现代京剧赤壁的对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轮车踩上舞台”等手法违背了中国戏曲注重写意性虚拟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
B.戏曲改革中“大制作拼设备”“戏不够景来凑”“投入三千万演出仅三场”影响戏曲长远发展。
C.现代京剧《赤壁》中演员的身法虽然是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手段,但已不是单纯程式化的表演。
D.中国戏曲舞台需要“绿色食品”,是指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保持戏曲传统的精华和规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音乐中的“云肘”“马舞”“走边”等锣鼓经是经过长期艺术提炼的戏曲本体精华,具有独到的内在韵律。
B.著名戏曲理论家阿甲就戏曲本体属性做出的归纳表明: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和直观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点。
C.《牡丹亭》传承六百载,实现从传统历史题材戏剧到实景园林版的华丽转身,主要是因为坚持中国戏曲本体元素。
D.戏曲改革要运用现代科技以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让观众更好融入其中,这并不违背戏曲写意性虚拟特点。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以为旧戏的改革是可能的。像旧戏那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利而用之,自有种种的方法。(欧阳予倩)
B.我们以为弹性较少的戏,既已有高度的艺术组织,就不必勉强加入新的东西,扯碎它的完整;而且,我们若能作深入的研究,我们就能利用它原有的丰富的技巧,推陈出新。(老舍)
C.旧戏能改,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理……若把原理都改掉,那就不是原物了。(齐如山)
D.新版《霸王别姬》中将传统楚霸王勾的白脸改成红脸,将一支黑缨马鞭表示的乌骓改成真马。
4.在对待戏曲改革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
5.如何推动中国戏曲“在发展中回归,在回归中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
——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
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
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光已逝,目睹沾满灰尘,结上蛛网的古琴,以及未能完成的著述,孔子意味阑珊,情绪低落。
B.樵夫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
C.子贡的形象与仲由的形象互为映衬,同时和孔子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孔子对理想的执著坚持。
D.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你日日锱铢为利”流露了内心对子贡的不满,暗示子贡的追求与孔子的思想背道而驰。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相同,语气不同,前者表现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有埋怨之意。
C.“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说明子贡不了解孔子心情骤变的真正原因。
D.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子路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
8.冯至创造了“‘抒情诗’的历史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
9.结合文本和你对孔子的了解,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泰山”意象的深刻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尊贤
刘向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弒死于庙梁。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
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桓公,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仇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节选自《说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B.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C.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D.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既可以表原因,也可以表结果。文章中两处加点的“所以”,前者表原因,后者表结果。
B.襁褓,婴幼儿,泛指1岁以下幼童。古代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如:期颐,指百岁之人。
C.安危,指使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安定,《中山狼传》中“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用法相同。
D.垂拱,文中指毫不费力,典故出自《尚书》,用在这里暗示了齐桓公任用管仲后所取得的功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运用多组对比进行论述,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B.管仲曾经偷盗,与桓公结怨,后因鲍叔与他意气相投、品行相合而被任用,施展才华。
C.商汤撤去三面网留一面,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的“三驱以为度”主张一致。
D.选文旁征博引,事例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气势张扬,同时又富有文学意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14.梳理文章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首词语句浅白有味,雅俗相宜,善用对偶,自然生动,将故乡田园生活描写得很温馨。
16.本词蕴含的情感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论《离骚》的内容虽寻常,但主旨重大;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逐客以资敌国”导致的后果。
(3)在古典诗词中,动物常常被赋予人类的情态。《李凭箜篌引》中借之表现音乐美妙境界的句子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人重名,不大懂得书的工拙。而有一些自以为能书者,不知藏拙,遇有机会题端书匾写市招,辄欣然应命。常在市肆间见擘窠大字,映入眼底,俨然名人墨迹,实则抛筋露骨,拘挛歪斜,如死蛇僵蚓,或是虚泡囊肿,近似墨猪,名副其实的献丑。
或谓毛笔式微,善书者将要绝迹。我不这样悲观。书法本来不是尽人能精的。自古以来,琴棋书画雅人深致,但是卓然成家者能有几人?而且善棋者未必都能琴,善画者未必皆精于书。艺有专长,难于兼擅。当今四五十岁一代,书法佳妙者亦尚颇有几位,或“驰驱笔阵”、“其腕似铁”,或,笔走龙蛇。我都非常喜爱,雅不欲。精于书法者,半由功力,半由天分,不能强致。读书种子不绝,书法即不会中断。此事不能期望于大众,只能由少数天才维持于不坠。
在我个人,现在用毛笔写字好像是介乎痛苦与快乐之间的一种活动。偶然拿起毛笔,顿时觉得往事如烟,似曾相识。而摇动笔杆,有如,挥毫落纸,全然不听使唤,其笨拙不在“狗熊耍扁担”之下。
在故宫博物院看到名家书法,例如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萧散,“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我痴痴的看,呆呆的看。我爱,我恨,我怨,爱古人书法之高妙,恨自己之不成材。怨上天对一般人赋予之吝啬。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大笔如椽厚古薄今千钧之重B.妙笔生花厚古薄今重于泰山
C.大笔如椽是古非今重于泰山D.妙笔生花是古非今千钧之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的10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度,为“寒露”节气开始。此时节,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明显倾斜,地面接收的阳光热量显著减少,白天秋高气爽,①,因此“寒露”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时节,荷败蝉(),桐()蛩吟,千里寒()结,万点大雁归,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鞠有黄华。意思是说,此时节,大雁南飞,雀鸟不见,②。
由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和转折,相对于“白露”而言,“寒露”期间气候更凉,气温更低,标志着深秋来临。“露气寒冷,将凝结也”,③,所以“寒露”之后的节气便是“霜降”。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如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崇宗敬祖、孝老敬亲、睦邻友群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你看精致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B.我近来重读《大学》,不免又要“饶舌”,当然只是对非专家闲谈。
C.董仲舒处于西汉的稳定时期,惟有他可以声称“天不变,道亦不变”。
D.生活中,小事物和大事物比较起来,“小”总是更容易被人轻视的。
21.请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使结构对称,意境相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莱坞电影总是充满了浪漫的英雄气息,巨石强森、钢铁侠、阿汤哥……在那些虚构的场景中单枪匹马,力挽狂澜,拯救人类于危亡,他们总是让人在惊叹之余膜拜不已。
云南森林消防队支援重庆,“到了山上后,看了一眼火势,就进去了”。既没有摆拍,也没有作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身上迸发的英雄气也让我们动容。
以上内容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C“虽然是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手段”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演员的身法虽然也在……而不是像传统京剧一样,是演员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一种手段了”可知,现代京剧《赤壁》中演员的身法已经不再是演员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一种手段了。
2.D“要运用现代科技以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错,无中生有。关于戏曲改革,材料一引用著名戏剧评论家张庚在《戏曲艺术论》中的谈论,强调要尊重规律,不断创造新的新技巧、新程式;材料二强调科技发展和观众审美情趣变化是戏曲改革的两点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说,戏曲艺术的核心仍然是表演的艺术”,两则材料均未涉及要运用现代科技以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以实现戏曲改革的说法。“这并不违背戏曲写意性虚拟特点”错,“写意性虚拟”是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完成的,这与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舞台、音乐、道具等手段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是不同的,这种做法本身是违背“写意性虚拟”的。
3.DA.强调“像旧戏那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利而用之”,符合材料一的观点;B.强调“利用它原有的丰富的技巧,推陈出新”,符合材料一的观点;C.强调不能改掉戏剧本真的东西,即“若把原理都改掉,那就不是原物了”,符合材料一的观点;D.“白脸改成红脸,将一支黑缨马鞭表示的乌骓改成真马”使得戏剧综合性的元素大大增强,更有真实感,但是这并非是表演的新技巧、新程式。违背了写意性虚拟特点,与材料一的观点背道而驰。
4.①材料一要求戏曲改革保留住戏曲本体精华——写意性虚拟特点,反对急功近利,呼唤戏曲艺术回归本体。
②材料二在肯定写意性表演特点的同时,也认同适度使用现代科技、融入现代戏剧写实元素。5.①坚持和把握戏曲本体元素,保持住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到的内在韵律(尊重戏曲基本形式、特点和规律)。②改革要符合观众的喜好,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符合。③要表现新生活,适当融入现代戏剧元素,恰当地运用现代科技,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
6.C“互为映衬”分析错误。文章描写了子贡形象和仲由形象,但作者写这两个人物并不是互为映衬的关系;且子路的形象与孔子并未形成对比,文章写子路一直追随孔子,为了实现孔子的理想而奋斗。
7.D“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可知,孔子对仲由一直追随自己、而自己却没有给仲由什么好处而感到痛心。
8.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论语》这部儒家典籍和《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史实,作品富有历史韵味。②小说淡化情节,重点刻画人物心理,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作品充满诗化的意境。9.①“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年轻的形象,泰山的倾颓预示孔子的人生将丧。②“泰山”象征着孔子的哲
学思想与政治理想。“登泰山而小天下”显示孔子年轻时平治天下的抱负,“泰山其颓”暗示孔子政治理想的破灭。“蒙上云霭的泰山”寄托了对未来的担忧。
10.D11.A后者表结果”分析错误。“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的句意为: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此处的“所以”表原因。
“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的句意: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此句的“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不是结果。
12.B“管仲曾经偷盗,与桓公结怨”说法错误。原文中“管仲,桓公之贼也”的意思是: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其中“贼”是“敌人”“仇人”的意思。
13.(1)考较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和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做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
(2)知道厌弃往古君主危亡的原因,却不寻求追踪他们使国家安定昌盛的原因,那就跟倒退着跑却要想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
14.①任用人才的重要性。(或:任用人才关乎国家和个人命运。)②使用人才的要求。(或:使用人才要建立在意气相合的基础上。)③使用人才的正确态度。(或:古往今来重视人才,方能不失人才。)
参考译文:
大禹依靠夏朝成就王业,夏桀却因为夏朝自取灭亡。商汤依靠殷商建立王业,商纣却因为殷朝自取灭亡。阖庐因为吴国战胜而天下无敌,但夫差却因此被越王所擒。齐威王依靠齐国在天下称强,但齐愍王却因此被吊死在祖庙的梁上。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是任用了李充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管仲去世后,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入葬,被天下人讥笑。一个人的身上,既享受了荣耀也遭遇了耻辱,就在于任人的不同。魏国有公子无忌,使被割去的土地重新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再出函谷关;鄢陵君任用唐雎,国家便能独立保全。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够使事业成功树立美名,安定危难延续亡国的,从来都未曾有过。
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周文王请求废除炮烙酷刑,殷商的民众就顺从他;商汤网开三面,夏朝的民众就顺从他;越王勾践不毁坏吴王的祖坟,吴国人民就归服他;因为他们做的事顺从了民心。
所以意气相投的人,居处不同却能互相感应;品性相同的人,虽未见面却能心里亲近;贤人站在本朝,那天下的豪杰就会相跟着赶来。凭什么知道会如此呢?可以这样说: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进言七十多次齐桓公才听从,终于使齐桓公消除了报仇之心,并将国政托付给他。齐桓公垂衣拱手无所事事,而使诸侯前来朝拜,是因为鲍叔荐人的功劳。管仲之所以能够使齐桓公败逃而无自危之心,是由于与鲍叔意气相投。纣王杀死王子比干,箕子披发装疯;陈灵公杀死泄冶,邓元离开陈国。从此以后,殷商便被西周吞并,陈国便被楚国消灭,因为他们杀死了比干、泄冶,而失去了箕子与邓元。燕昭王得到郭隗,就使邹衍、乐毅从齐国、赵国赶来,苏秦、屈景从东周、楚国赶来,于是兴兵攻打齐国,将齐闵王困在莒城。考较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与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做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
所以说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从的百姓,得到贤人的就会安定昌盛,失去贤人的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知道厌弃往古君主危亡的原因,却不寻求追踪他们使国家安定昌盛的原因,那就跟倒退着跑却要想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姜太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推举微子的后人立国,并为比干的坟墓封土旌表。圣人对于死去的贤人还如此厚待,何况当代活着的贤人呢?那么这不能丧失贤人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15.C“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错误,体现的是诗人安享田园生活,蔑视权贵的情感。
16.①“甘鲜”“肥美”表现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②“输”“献”表达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③“醉”显示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④“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⑤“安如”“稳似”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⑥“一笑”体现对权贵的蔑视。
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昆山玉碎凤凰叫老鱼跳波瘦蛟舞(露脚斜飞湿寒兔)
18.A19.抛筋露骨、受拘束的墨迹比作死蛇僵蚓;点画痴肥而无骨力的墨迹比作虚泡囊肿、墨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题字的丑陋,表达了对书者自以为能的讽刺。
20.D画线句中“寒”字加双引号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A.“病”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中心有颗砂粒”。B.“饶舌”表示特殊含义,是句中自己想要多讲几句的自谦之语。C.“天不变,道亦不变”是直接引用。D.“小”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
21.①噤②残③霜(言之有理即可)22.①夜晚冷若冰霜②菊花竞开③甚至可见初霜
23.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层。第一层写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其特点是“充满浪漫气息”让人惊叹、膜拜。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虚构”。
第二层写云南消防支援重庆之事迹,“到了山上后,看了一眼火势,就进去了”暗写他们的英雄气概。“没有摆拍,也没有作秀”是强调他们的真实性。“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侠客行》。指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不吹嘘不显露。这是赞美他们行义之后,隐身而退,决不贪图名利。
综合两段材料,从“虚构”和“真实”的角度谈论自己的英雄观都是可以的。
本次写作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英雄”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价值观。写作时不仅要准确理解概念,还要思考“英雄”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文题中只列举了两类“英雄”的形象。考生写作时不可脱离材料泛泛而谈各类“英雄”,一定要界定好自己文中的“英雄”的概念,一定要充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某一类英雄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英雄观”。“英雄”可以是才能出众,勇武过人,凭借一已之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决定风云变幻的个人,也可以是在很普通的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的人,他们虽无力撼天动地,但却为集体和国家付出,为时代和社会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当然,关于“英雄”立意的角度还有很多,他们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但考生表达的“英雄观”一定要是深刻的、独特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要注意选好角度,重点抓住一个方面来写,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立意:
1.以己之力守护人民,平凡也英雄。
2.英雄不必浪漫,铁肩担起责任。
3.不图功与名,只愿护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