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昆山韵味百年传承
对历史传统文化,昆山心怀敬畏,深谙保护、传承、弘扬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扛起江南文化品牌塑造的“昆山担当”。百戏之祖——昆曲,起源于元朝末期的昆山,多年间不断发扬光大,谱写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传奇。▲昆曲剧照为保护昆曲,昆山在亭林园内改造昆曲博物馆,向游客展示昆曲发展的全过程以及相关的著名人物和资料;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设立“梁辰鱼奖”、“拜师学艺”传承计划、昆曲故里研学计划、稀有濒危剧种扶持计划、实景版昆曲演出计划等多个项目。为传承昆曲,昆山市文体广旅局和教育局联合成立小梅花艺术团,连续举办十一届“小梅花全国少儿戏曲大赛昆山选拔赛”,全市各区镇中小学设立了19家“小昆班”,30多年来培训超过名昆曲学员。昆山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我国现存的个戏曲剧种与木偶戏、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首次在昆曲故乡昆山实现“大团圆”,并且建起全国唯一收集齐全国个剧种资料的戏曲博物馆。此外,昆曲文化中心应运而生,集展览、演出、体验、教研等功能于一体,展示昆曲从其源头昆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艺术魅力,让昆曲爱好者零距离体验昆曲之美。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各大古镇古戏台和文化中心剧场先后建成开放,让昆曲能够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昆曲文化中心昆山还有很多享誉中外的特色美食奥灶面、青团子、万三糕、桂花糕阳澄湖大闸蟹、万三蹄百年奥灶面制作技艺于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闯”出昆山,从文化保护入手、辅以经济开发,是奥灶面声名远扬的秘诀。袜底酥亦如此,它从宋朝一路走来,现已入选昆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生地锦溪镇里还有不少“手工匠人”坚持传承手艺。在掌门人眼中,经营老字号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兢兢业业、匠人精神的传承。奥灶面
袜底酥
昆山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昆山定期开展顾炎武思想学术研讨会,用历史的眼光、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探讨如何进一步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致用”思想。从年起,昆山将每年3月14日定为昆山的“祖冲之纪念日”,年3月,昆山启动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瞄准科技创新,“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昆山贤人文化长廊推进现代化,昆山经验日益成熟
昆山古镇众多,如何在保护古镇文化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化进程,昆山人付出了很多心血。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自发筹措资金对古镇深宅大院进行保护性修复,还编制出台一系列专项古镇保护规划。时至如今,周庄实现了古今融合,成功打造出“有一种生活叫周庄”的特色理念。▲周庄双桥近年来,为了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昆山人创新性地把周庄、锦溪和淀山湖镇联手打造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昆山亦有经验。锦溪镇的计家墩村,曾是个老人居多的空心村,耗费一千多个日夜进行环境整治和老宅修缮后,昆山市和锦溪镇引入专业平台对计家墩村进行整村改造,建设乡村特色民宿,配备餐厅、茶室、咖啡厅等体验项目,成功把计家墩村从“大城市近郊城乡统筹规划的搬迁村”改造成“文化体验感极强的乡野度假生活空间”。▲锦溪计家墩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贡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殷勤,借力“互联网+”搞花卉种植,把花卉园艺采购和销售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