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昆曲 >> 昆曲评价 >> 去浙江永嘉听昆曲

去浙江永嘉听昆曲

永昆是永嘉的昆剧。得知永昆,是在今年的雁荡山旅游途中。

昆剧在我国戏剧百花园里,一直被喻为散发着幽香的兰花。昆曲是百戏之首,曾在联合国首批被列入“非遗”名录。昆剧曲调幽雅,词句婉约,身段优美,观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一般而言,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将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做昆剧。

据戏剧史料记载: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昆曲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很高。单单看剧本,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昆曲成为明清两代拥有最多作家和作品的第一声腔剧种。昆曲拥有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发音吐字比较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它的曲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昆曲都讲究曲牌体,每出戏曲都由成套曲牌构成。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昆曲的表演更是舞蹈性很强,并与歌唱紧密结合,是一门集歌唱、舞蹈、道白、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

史料记载,昆剧,相传为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顾坚初创,明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形成曲调婉转,以管笛伴奏为主的新风格,俗称“水磨腔”,并以苏州为中心向长江南北广泛传播。

我对昆曲,有着特别的喜爱和情感。昆剧里的“传”字班,在解放初是南昆的中坚力量。我童年时,有幸见过周传瑛,王传凇,华传浩等一些老艺术家。也曾进入后台,观看了他们从化妆,换戏服,到跟随锣鼓声上台的场面。看过的剧目有《牡丹亭》,《十五贯》,《思凡》等等。因为我母亲,也自诩是南昆传字班人。她是票友,深得真传,多次登台,唱演俱佳。当然,这都是年以前的事情了。

今年去永嘉旅游,有幸了解了永昆。

永嘉昆剧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吸取昆山腔优点而形成,流行于浙南闵北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昆曲的一个流派。由于它产生在永嘉县,所以叫永嘉昆剧,简称“永昆”。

据介绍,永嘉昆剧源于南戏,也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的表演质朴粗犷,行腔明快流畅,生活气息浓郁,至今仍保留南戏声腔的遗韵,是戏曲史上罕见的宝贵遗产。《辞海》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对昆剧作如是解释:“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著名的昆曲大师俞振飞曾对永昆这样评价:“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在永嘉古朴的小镇,人们仍保留着古老的爱好和习俗。一座舞台,台下一排排长凳,外围用油布一围,就是一个简易的剧场。台上锣鼓声声,曲调高昂。台下坐无虚席,聚精会神。时而也会轻声和唱。台上台下,融合一体,心灵的互动,其乐融融。周围时有卖小点心的,来回走动。看戏的人们也来去自由,找一角凳子,就可以坐下听戏。好一派轻松,和谐的景象。

我们一行旅友,坐在远离剧场的古老长廊里,倾听戏曲声声悠扬,伴着江南的细密如牛毛般的雨丝,感觉进入仙境一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