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常权
雅集,源自于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其中的关键词是“吟咏诗文”。史上较著名的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等。尤其是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那场微醺,不但熏出了几十首诗歌,更成就了千古名篇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近年来,传统雅集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看似回归传统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到底是对雅致生活的追求,还是源于文化自信?是附庸风雅、吸引眼球的秀场,还是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营销?
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与王羲之、苏轼完全不同的时代,传统余韵流转到现当代人的书房、茶室、古戏台之间,折射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态和时代精神。
由腾腾在家外家雅集上表演昆曲。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陈尚云摄
散发传统馨香的雅集
己亥的正月里,乐清文人墨客举办了多场雅集,比较引人注目的有元宵节的“宏源迎春——杨氏弘源庐落成志喜暨元宵雅集”“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家外家雅集”以及正月廿二的“己亥新正可楼雅集”,这三场雅集情调独具,知情者将之称为风格迥异的非典型雅集。
“宏源迎春——杨氏弘源庐落成志喜暨元宵雅集”系蒲岐知名人士杨光进先生,聘请亲朋好友来共庆新居“弘源庐”落成志喜的活动。是日晚上,张如元、马亦钊、孙金辉、章方松、刘文起、陈胜武、卢礼阳、由腾腾等温州文艺界知名人士和本土的乡贤文化人济济一堂,观看了现场出演的昆剧、越剧、古琴、二胡及诗词吟唱等高雅而古老的传统节目,让蒲岐人“品尝”一场文化艺术迎春盛宴,彰显蒲岐古城文化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杨光进先生致力于推动蒲岐古镇文化建设,古道热肠。年,起草《关于征求保护开发蒲岐古镇意见的联合公告》于梓里;年,发起并成功举办蒲岐小学百年校庆活动,建设蒲岐小学百年史料馆、编辑《蒲岐小学百年校庆纪念册》;年初,他慷慨解囊,组织专家整理《蒲岐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目前浙江省住房和建设厅公布了“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名单,蒲岐镇入围,温州市仅此一镇在列。这一切都有杨先生忙碌的身影。
“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家外家雅集”则是家外家的第三次雅集了。家外家是空间设计师、策展人黄定宙的工作室,位于乐清市区的东塔山麓。
在这之前,黄定宙在丁酉年的小寒时节,策划了“家外家围炉雅集“,参与众人兴致勃逸,唱酬有诗,继之者众,迭次收录,得诗三十五首,经题签、撰序、题跋、篆章、摄影,装帧印刷成册,名为《家外家·围炉雅集》。
围炉雅集的76天后,黄定宙又在戊戌年的春分日,策划了“观颐轩·家外家春分雅集”,当晚以宋瓷展为主题,展出了高清的瓷器图片,同时带来了珍贵的实物,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
看到雅集的效果格外好,黄定宙和好友们也一直想这种雅集不定期再办下去。于是在己亥年的元宵,有了这场“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家外家雅集”。黄定宙的好友、家外家雅集主持人郑亚洪在一篇随笔里介绍本次雅集的来历:
“家外家有一只烧炭的炉子,每年大雪日,主人会在这天生起碳,放上一壶黄酒,在朋友圈一发,就有点冬日围炉的感觉,也就有了大雪节气的象征。……当然酒只是个引子,像音乐动机,不停地出现在各乐章,目的是增强或推动下一个主题。等到黄酒的香弥散在炉子上,湿冷的空气开始回暖,喝一口酒,从口腔进入喉咙,到胃,身子慢慢回暖,话题就从嘴里无穷尽地生发开来。去年两次雅集就是这样催生的。今年也不例外。至于为什么是黑鸟?为什么是十三?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黑’‘十三’,多不吉利嘛。当主题抛出的时候,质疑不断,这也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常规,要跨界,看看这个界限到底能跨出多远。”
“己亥新正可楼雅集”的起意则相对简单,因为在可楼,已举办过多次类似的雅集。本次雅集,原来是为了“吾道一以贯之——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策划的。元宵刚过,该展览在乐清市文化馆举办,展出了半溪先生及其弟子叶志超、郑松银、彭云峰、郑于中、李鸣、金友乐、包澄宇、李妙华、东君的书画作品共件。筹备雅集期间,日本学者川岛郁夫来到乐清做田野调查,刚好川岛又是位汉学家,于是邀请过来一起参加雅集。
可楼雅集邀请了社会各界贤达,“听琴、讲古、吟诵、书法”四管齐下,加上川岛先生有关《西游记》在日本的流传讲座,可谓精彩纷呈。参与者欣赏了彭云峰的古琴曲《忆故人》,也聆听了周献洲古琴演奏兼吟诵《归去来兮》,见识了半溪先生高徒出神入化的书法技巧,惊叹着包文朴先生用古调吟诵的夏承焘词作,陶醉于陈传敏朗诵的东君作品《技与道》。
雅集上,川岛先生先是深入浅出地做了《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专题讲座,其后,他又根据主持人的要求,介绍了日本书法界的大致情况,还用日本的念法念了杜牧的诗歌。
可楼雅集上的书法现场创作。
文化与传承如约而至
参加“宏源迎春——杨氏弘源庐落成志喜暨元宵雅集”的宾客,也参观了杨氏弘源庐,该庐系杨光进先生出资建造的仿古民居,其高10米,宽11米,进深15米,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平方米,花资余万元。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砖砌筑,内壁用木头构筑,青瓦红房,巧妙连缀。时聘乐清雕版第七代传人陈金顺老师手工雕刻,精雕细琢,整栋房子采用榫卯结构,严格沿袭传统的民间木房营造工艺。参观者无不为古建筑的精巧工艺所折服。
雅集当晚,现场有永嘉昆曲名角由腾腾表演《牡丹亭》《桃花扇》唱段、彭云峰古琴独奏、刘文起二胡独奏、王洁霞和周丽萍合唱越剧《洗马桥》、包文朴乐清方言诗词吟唱、陈胜武温州方言诗词吟唱、施中旦现场赋诗等传统文艺节目,一一呈现。这些精彩的表现、激情的演绎,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由腾腾的表演,让人称道之余又佩服有加。这由腾腾说来不简单,她一名山东聊城的姑娘,居然挑起了永昆剧团的台柱。永嘉昆曲是昆曲中最古老的很有特色的一个旁支,号称戏剧里的大熊猫。比如说唱腔,昆曲唱腔妙曼缠绵,永昆则糅入许多其他昆曲所没有的地域元素。除了嗓子上的功夫,还有扮相、韵味、身上的、脚下的功夫,更要时时保持住状态,要想唱好、演好永昆,功夫一天都不能放下。
只见雅集上由腾腾素颜便装出场,但是一举手一投足,就算是手拿捻扇站在原地转一下腰,也同样是载歌载舞,风情万种,唱腔、身段与表演高度一致,毫无脱节,展示了真功夫。可见传说中由腾腾在练习白蛇和许仙断桥相遇这出戏时,单递伞的动作就练了整整三个上午,所付出的努力实在没有白费。
在“己亥新正可楼雅集”上,省文史馆馆员张炳勋先生让大家领略了乡邦文化的魅力。当天参加雅集的书画家,半溪先生的高足,他们不约而同地写了同一副字:“每行吉祥事;常生欢喜心。”这副联究竟有什么样的喻意?张炳勋先生讲述其中的缘由。
张先生称,过去,可楼的旧主人徐之骐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在中堂挂一副对联:“常行吉祥事;每生欢喜心。”可楼中堂里挂的画,每年都要更换一下,只有这副对联始终没有更换,可见主人对它十分喜爱。可楼先生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副对联?估计有几方面原因:
一个原因,可楼先生的谱名叫“庆美”。“美”字的部首是“羊”,“羊”和“祥”在古文字里是通的,也就是可楼先生的名字跟这副对联的内容有关,所以他比较喜欢。
再一个,这副对联含有家风家训的意义。可楼先生的祖父牧谦公,曾经出资修筑磐石城,当地居民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一个匾额给他,上面写着“一方保障”。这个匾额以前就挂在还没有翻建前的房子中堂。可楼先生本人也在助学、地方建设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善事。徐家祖孙都很欢喜做善事,这副对联符合他们的家风。
第三个原因,这副对联是清朝金石大家陈曼生写的。陈曼生,名叫鸿寿。这个写对联的人,又是名人,名字又有长寿的意思,这也是可楼先生喜欢这副对联的一个原因。
复苏在文化与商业间
近几年来,雅集这种聚会形式并不罕见,大到画廊茶馆,小至养生会所,他们的开业庆典,往往也采用了雅集的形式来呈现,旗袍、长衫、古琴、茶艺、国学老师等一应俱全,好不热闹。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热闹的背后透着商业的因素。市区桃园书店的常客李先生,他有一批文化界的朋友,参加过一些雅集活动,他认为,现在这些文化雅集的参与者,真正懂文化、有文化的是少数,大多数是附庸风雅、盲目跟风,究其背后的原因及推手,均是商业逐利驱使。他说:“现在的雅集大多数是各类培训机构或者茶馆之类的场所发起的,打着公益的旗号,却有着商业推广的目的。”
在他看来,真正的雅集是古代那些著名的兰亭集会、金谷雅集、滕王阁宴、西园雅集等。那些雅集中,有潘岳、左思、谢安、王羲之、王勃、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样才华横溢的雅士名流,在以文会友的聚会中,留下了《金谷诗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记》等不朽的传世之作。这才是文化雅集真正的灵魂与精神。而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等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在那些雅集中与当时的环境和文化生态相得益彰。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流行的雅集,仅仅是热衷于焚香、挂画、瓶供、吟咏诗文、抚琴、礼茶之类的外在形式。黄定宙认为,今天的雅集比古典意义上的更宽泛,只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涵盖诸如琴、棋、书、画、茶、酒、香、花、太极、武术、中医、昆曲、紫砂、青花等传统雅文化元素,以器载道,来正心、明理、悦性、雅趣、尚礼、崇德、康体的演出集会,都可泛称为雅集。
无论是魏晋时期的风骨、唐宋年间的风雅、元明清时期的风流,那些雅集无疑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在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是一种常态,但在现代,这样的活动和传统出现了断层,现在,应该是一种形态上的复苏。”艺家藏品有限公司创办人薛锦湖说。
在收藏界浸淫近30年的薛锦湖,组织过几十场雅集,他经常组织藏友一起,大家抚琴、品茶、吟诵,颇有古人“曲水流觞”之风。他表示,这些活动很受大家的欢迎,每次活动,都会吸引一些新的朋友参与进来。他不否认这样的雅集里,有商业推广的效应,但也有传统文化情怀的东西。当然,薛锦湖也深刻地指出,现在大家只是在复苏的雅集中寻找旧时文人韵致的感觉,尚且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而深入到内涵正在探索中。
毫无疑问,传统雅集的复苏,是近几年才涌现的新常态。那些雅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古琴、箜篌、香道、尺八等,这在前些年,还是非常少见的事物。近年来,一些相关培训机构的出现,才使穿着汉服或长袍宽袖的传统乐器表演者开始多起来。
另一方面,“慢生活”成为近几年在企业界、文化界等人士中流行起来的生活理念。他们在各自的休闲时光,以追求传统文化、练瑜伽、静修、食素养生等方式,追求那份雅致的生活情趣。这样的社会心理和需求,推动了文化雅集复苏的脚步。
黄定宙告诉记者,过于阳春白雪和纯公益的活动,如果要经常举行,费用从哪里来呢?所以,在他以后策划的活动中,可以尝试将家居设计及各种产品融入其中,如果能将商业的推广与诗画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又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去年春分,他策划的雅集名为“观颐轩·家外家春分雅集”,是以宋瓷展为主题,他们展出了高清的瓷器图片,同时带来了珍贵的实物,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而今年的“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家外家雅集”,他从一杯茶、一张画、一枚章中,让观众感受美好生活的日常。接下来,他可能会在一些茶和香为主要元素的雅集中,传播祖辈的健康养生之道,从坐姿、呼吸等细小的环节开始引导……
黄定宙认为,这些都是围绕着内容而精心设计与引导美学氛围的活动。“这些活动反响都很好,是文化与商业的双赢,从大的方面说,雅集活动的复兴,就是一种文化自信。”黄定宙把这些雅集活动,比作类似“诚品”书店的模式,一种混搭,兼具文化、生活、商业的多元体验空间。
雅集的复兴,说明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美学超越,生活品质更加高了。薛锦湖告诉记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形式是多元的,雅集可以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文化类演出,雅集更突出互动性和参与性,在雅集举行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氛围的营造着、创造者,雅集是一种相对高品质的社交活动,是以人文情怀与人文审美作为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