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多,但袁枚在上面的诗中则提出了和平常人不同的见解,他更重视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长生殿》,是清代戏曲中的代表作。清代的戏曲很有成就,出了不少著名的戏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戏盛行起来,并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京剧。
京剧李玉(生卒年不详),字玄玉,号苏门啸侣,江苏吴县人。他是崇祯年间的举人,入清后绝意仕途,专力研究戏曲。他根据徐士宝、钮少雅所辑《北词九宫谱》加以扩充,编出《北词广正谱》,对于金元以来的北曲研究很深。他写的剧本相传有六十多个,其中写于明末的《一捧雪》《占花魁》成就最高,与《人兽关》《永团圆》剧本被合称为一人永占。在清初写成的《万里缘》《千钟禄》等,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比早期作品为高。
作者善于表现动人的群众场面,头绪多而不乱,善于刻画人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各具特征。李玉戏曲艺术成就最高的《清忠谱》,是根据明朝天启六年三月在苏州爆发的一起市民暴动的史实写成的,通过对反宦官专权斗争这一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歌颂了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气节,表彰了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深刻反映了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清忠谱》成功地把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搬上舞台,填补了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空白。
京剧李渔(~),字笠翁,又名笠鸿,浙江兰溪人。李渔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他撰写的剧本常见的是笠翁十种曲,有的直到今天还能演出。他的作品过分追求情节的新奇,思想性不强。由于他有创作剧本和演出的经验,所以在戏曲理论方面颇有可取之处。他的戏曲理论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强调戏曲的社会性;二是强调戏曲的舞台性。他重视整个作品的结构,主张戏曲语言要浅显易懂,反对一般戏曲作家所追求的典雅华丽,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把戏曲当作宣扬封建道德的工具,这是他戏曲理论中的不足与消极之处。
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中成就最大的两部作品,有双璧之称。洪升,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他的家庭曾遭受清廷的迫害,本人长期滞迟于国子监生的地位,因而对现实十分不满,养成了狂放、孤傲的性格。他文学修养极高,善写词曲,所撰写有《长生殿》《回文锦》《天涯泪》等剧本多种。洪升的《长生殿》是清代传奇中最著名的一个,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抒情的色彩极为浓厚,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遣词用韵非常讲究。《长生殿》写出后经常被演出,在戏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京剧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经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被授为国子监博士。他知识面很广,既喜爱诗文又精通乐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戏曲著作有与人合写的剧本《小忽雷》和自写的《桃花扇》。其中《桃花扇》是与《长生殿》齐名的传奇作品,在戏曲史上同样有一定的地位。这个传奇,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
昆曲是明代嘉庆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以昆山一带流行的戏曲腔调为基础,吸收其他一些戏曲的曲调,经过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剧本。它以演唱流行剧本为主,曲调细腻婉转,表演风格优美,富于舞蹈性,在明代中后期非常流行。但是入清以后,昆曲在声腔和文辞上日益脱离群众,逐渐衰落下去。到了乾隆年间,由于康熙时写出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个剧本可供演出,再加上乾隆皇帝的提倡等原因,昆曲曾一度呈复兴之状,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不过是一个余波而已。代替昆曲而起的是绚丽多彩的地方戏,这是清代戏曲最突出的成就。
昆曲清代流行的地方戏种类繁多,有秦腔、同州梆子、湘剧、柳子戏、豫剧、徽调、汉调、滇剧、川剧等,不下数十种。有些剧种在明朝就已流行,到清更盛,而大部分在清代才开始兴起。它们是在民间说唱舞蹈等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都文辞通俗,曲调清新,形式活泼,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乾隆年间,北京和扬州等大城市中的统治者、盐商和文人把昆曲视为雅人韵事,因而称之为雅部,与之相对,则把日益发达的地方戏称为花部。
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四个著名的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道光年间的汉调又传入北京,加入徽班演唱。两种戏曲在长期相互交流中逐渐融合,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再吸收昆曲、秦腔以及许多民间曲调的剧目、唱腔和表演方法,从而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它曲调丰富,动作细致,结构紧凑,故事曲折,是完整的汉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受到各阶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京剧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