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柳丝之金缕断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戏剧史上,恐怕很难找出历史和影响方面能与昆剧并肩的古老剧种了。北曲杂剧曾经缔造过十三世纪中叶到十四世纪中叶的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之后就走向没落,逐渐蜕化为能读不能演的案头文学。南曲系统的“四大声腔”中,海盐、余姚两腔俱随尚好与时间的迁移销声匿迹;弋阳腔虽因为始终保持民间戏曲的质朴,流传至广,但由于它具有每到一处即与该地土戏结合、熔为新声的特点,传统的唱腔不很稳定,甚至使人产生过“嘉靖间成绝响”的误解。独由昆山腔发展而成的昆剧蔚然而为大宗,以“正声”的姿态执剧坛牛耳二百余年。这个事实很有推敲的价值。笔者认为:它和昆剧辉煌的艺术成就与特色是分不开的昆剧的艺术特色。昆剧的图像首先,昆剧是一种音乐化的戏剧。昆剧在借助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开展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它独特的成就。应该看到:魏良辅在镂心南曲的过程中,择取昆山腔为改革的对象,绝不是偶然的。《泾林续记》和《南词叙录》的记载告诉我们:昆山腔原是诸腔中艺术感染力最强的声腔,“流丽悠远,出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经改革而为昆剧之后,剧作家、音乐家们更潜心研究,充分发挥音乐的戏剧效果。如果把昆剧与其他地方戏曲从音乐上作一比较,不难发现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昆剧曲调的丰富实为其他剧种所不逮。据《九宫大成谱》集纳统计,昆剧曲调多达四千四百七十八种,其中南曲二千八百零八种,北曲一千六百七十种,即以常用剧曲而言,也有三百多种。曲调的丰富,有利于剧作家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掇取最适当的乐曲表达剧情与人物内心细腻深邃的思想活动。例如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第二出《定情》,叙唐明皇征得杨贵妃后,喜之不胜,情发展到最后归结于海誓山盟共表爱情的坚贞。为适应这个特定环境的气氛,刻画主人公相互倾慕的心情,特选用两支以缠绵宛转著称的(搭絮曲又如高濂的传奇)《玉簪记》第二十三出《秋江》,叙潘必正被姑姑所逼,上京应试;陈妙常追舟话别,难舍难分。戏剧《长生殿》的图像这些戏剧中就选用极表感伤之致的南曲越调小桃红,与曲词“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恨煞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浑然一体。昆剧曲调的丰富,必然导致曲情基调气氛相近的曲子较多,在剧情相对稳定的部分,可以因曲调的变换使用而不至使听者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第二,昆剧对演唱者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徐大椿《乐府传声》“顿挫”章中说过,某些炉火纯青的演员,“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其人之装束形容,颜色气氛,及举止瞻顾,宛然如见”。这就是说:即使撇开科白等其他表演艺术的襄助,昆剧仍然能够凭借剧曲的音乐力量与演员对角色的体验,构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这真是惊人的创造!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和昆剧演唱者准确地把握曲情是分不开的。前期改革昆山腔的先驱魏良辅曾经制定过后学者奉为圭的法则:“唱曲须分出曲名理趣。”即从事昆曲演唱的艺术家,不仅要准确地把握每支曲调中的行腔送气、咬字发音、高下疾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体会曲中的剧情与人物的心绪,单有一条穿云裂石委婉动听的嗓子是不行的。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点出:《乐府传声》的记载选句正由于昆剧的剧曲具有一定的曲情,与剧情以及人物密切结合,所以昆剧的音乐又可称为戏剧化的音乐。附带要提出的是:昆剧行当角色划分的细致,有利于演员在本行当的活动范围内对不同剧目中的不同人物作比较深入的钻研,从而达到精确地把握曲情的目的。前期演剧,戏班例为九人,即承传统以副末领班而外,置小生、生、旦、贴、老旦、外、净、丑八色;此项规定因昆剧传奇人物繁多,不敷应用,至晚明已被舞台实践的需要所打破,另加杂色,同一家门也允许置备较多的人选备用。到乾隆年间,更扩而细分为“江湖十二角色”清人李斗《扬州画录》卷五记载: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角色。老旦、正旦、小、贴旦四人,谓之女角色;打浑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角色。如按《画舫录》中关于老徐班、大洪班的有关记载,“白面”尚与大面、二面区分专作一色。其叙各色演员即分别把马文观(徐班)张明诚(洪班)特标“白面”列出,且谓:“白面之难,声音气局必极其胜,沉雄之气寓于嘻笑怒骂者,均于粉光中透出…务功兼工副净,能合大面、二面为一气此所以白面擅场也。”(按:务功为马文观字)。老旦的图像近代演出更把旦色进一步按照戏路划分为正旦、老旦、作旦(即娃娃生刺旦(刺杀旦)、五旦(闺门旦)、六旦(贴旦);生色则有冠生、扇子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之别。地方戏曲中角色行当分工之细,无逾昆剧。由于这个缘故,昆剧剧目和曲调虽多,演员却能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体验曲情,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其次,昆剧的动作,与唱词密切配合,具有优美的舞蹈化的特点。中国戏剧原是以歌舞为主的造型艺术,潜心戏剧史的研究者,都很了解先秦歌舞、唐宋大曲在戏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从唐代的《兰陵王》、《踏摇娘》以来,歌舞并重的基本风格,已经逐步形成了。虽然官本杂剧和金院本俱已失传,但从《武林旧事》“官本杂剧段数”和《辍耕录》中各类院本有《柳毅大圣乐》、《裴少俊伊州》一类名目,以是知道乐舞在故事扮演中的作用。这方面,昆剧继承了古代戏剧传统,从总体风格来看,昆剧借助舞蹈以解释曲词、虚拟景物,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仍然远较其他剧种更为倚重,甚至成为与兄弟剧种相区别的特色之一这个情况,与昆剧的曲词深奥、节奏缓慢分不开。昆剧长生殿的图像我们知道昆剧的作者大多是明清士大夫,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好尚,导致大多数昆剧传奇曲词典丽,即以《长生殿》剧经常在舞台上搬演的《小宴惊变》一出为例,泣颜回曲后半支“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虽与骈俪派堆砌典故、雕绘词藻有所区别,但如果听众并不很熟谙剧中曲文,单靠唱腔未必能全部领悟,更不用说广大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为解决这个矛盾,艺人在搬演的同时,就要根据曲词创造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帮助观众领会。另一方面昆剧在音乐节奏上素有“水磨调”之称,清柔婉转,“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旋律的徐缓和空间的虚拟,使昆剧有充裕的时间发挥舞蹈的功能,构成美的艺术享受。特别是昆剧的曲词具有比其他戏曲更强烈的抒情气氛,舞蹈更是助长这种气氛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们创造和积累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戏剧舞蹈艺术。归纳起来,可分写实与写意两种类型。所谓写实一类,主要指表演过程中,针对曲中字句带有诠释意味的动作程式,例如《渔家乐藏舟》一出,邬飞霞上场后唱首曲山坡羊抒发父亲被权贵梁冀杀害后的悲愤,为求准确起见,套用徐凌云先生演述的记录:《渔家乐藏舟》的记载选句这种诠释曲词的写实舞蹈,已被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运用。但昆剧中还有写意一类的完整的舞蹈,它们往往与传奇中某些特定的情节相结合,可以视为独立的一出抒情歌舞剧,如《拜月记》中的《踏伞》,《宝剑记》中的《夜奔》,即使场面较冷,而由于舞蹈的优美,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受到观众的欢迎与赞赏。参考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长生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