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艺术盛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8月31日晚,随着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花落各家,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也缓缓降下帷幕。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盛夏。名家名剧荟萃青城,交响合唱气势磅礴,经典剧目感人肺腑,“爆款”歌舞惊艳全场,艺术展览令人陶醉……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一份份滋味悠长的文化大餐,让广大群众回味无穷、直呼过瘾。

  这是一届永不落幕的艺术盛会。草原文化节作为内蒙古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全民性文化艺术盛会已经成功举办19届,历经19年的精心打造,草原文化节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响亮的名片,必将带着过往辉煌,迎接下一个辉煌。

  本届草原文化节以“文耀北疆铸魂圆梦”为主题,24项活动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特色鲜明。

  7月30日,开幕式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雄浑嘹亮的歌声中拉开大幕,《呼伦贝尔大草原》《鸿雁》《站在草原望北京》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人们再次领略到经典的永恒魅力。

  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领衔的野马马头琴乐团、青年指挥家杨乐乐联袂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色楞格河》《鄂尔多斯高原》等一曲曲天籁之音大气雄浑、美妙灵动,当《万马奔腾》前奏响起,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千里草原奔腾万马的磅礴之势余音绕梁,让人入耳难忘。

  齐·宝力高说:“马头琴从蒙古包走向世界,靠的是与时俱进。传承发扬马头琴文化,要紧贴人民需求、紧扣时代脉搏,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挖掘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本届草原文化节注重交流互鉴,文化共享。中国爱乐乐团携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登陆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在风华国乐和古典交响乐的带领下,人们看到、听到、领略到了传世名卷《千里江山图》跨越时空的不朽魅力。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绎的舞剧《孔子》,以舞叙史,将编钟、编磬、古琴等不同音色和视听感受的民族乐器融入其中,轻盈灵动的曼妙舞姿和优雅婉约的音乐尽显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将中国文化的意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黄屹说:“草原文化节注重交流互鉴,我们的作品中有东西方音乐的碰撞,也有中华民族音乐的交流,演出时有内蒙古的两支交响乐团加入,《千里江山》的画卷因此更加绚丽。”

  本届草原文化节艺术门类多样、注重精品。1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亮相,引发轰动。

  8月5日和8月6日,中华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唱响,演唱会上,昆曲《牡丹亭》、川剧《问病逼宫》、吕剧《姊妹易嫁》、京剧《贵妃醉酒》、黄梅戏《女驸马》、豫剧《大登殿》、秦腔《郑瑛娇洞房》、越剧《梁祝—回十八》、评剧《孝庄长歌》、山东柳子戏《江姐》、晋剧《烂柯山下》、二人台《一年更比一年好》、漫瀚剧《敕勒川的女儿》等十多个剧种的选段让戏迷朋友听得如痴如醉。

  舞剧《骑兵》是内蒙古艺术剧院的原创舞剧,曾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草原文化节期间,在人物形象、舞美、音乐、服装设计四个方面升级的《骑兵》盛装归来,感动依旧。

  “非常精彩,特别是战马情、英雄泪两幕,刻画了人与马的情感和最后的生离死别,非常感人。在战马尕腊垂死倒在地上挣扎那一刻,看到的仿佛不是舞剧演员演出来的马,而是一匹真正的马,它陪伴主人浴血沙场,肝胆相照,好多人都看哭了。”观众刘畅说。

  在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贝看来,本届草原文化节最大特点就是“融合”,有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南北融合,有《千里江山》的古今融合,每个登上草原文化节舞台的艺术精品无不体现出这一点。陈贝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办节机制上,草原文化节将原本分散的公共文化资源集聚在一个平台上发挥最大效应,有效服务更广大的人群,让文化渗透到了城市的角角落落。

  正如陈贝所言,如今的内蒙古,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伴随着文化获得感提升,人们对所在城市的认同度、归属感也在攀升。“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到文化生活当中,正在助推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以人文之美推动精神富有。

  文化滋养人心,文化赋彩生活。已举办了19届的草原文化节用歌声凝聚力量、舞姿传递真情、画笔描绘美好、表演定格感动,它之于内蒙古人民就是一个共享文化的盛会、展示精品的平台、文艺惠民的盛宴。透过草原文化节的窗口,交流互鉴的多元文化扑面而来,昂扬向上的内蒙古形象跃然眼前,亮丽壮阔的草原之美尽显。(记者冯雪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