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恭王府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座完整对外开放的王府。
一、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一年(年),和珅在此开始建宅,时称“和第”。
清嘉庆四年(年),嘉庆皇帝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抄其家产。后将此宅第赐给他的弟弟庆郡王永璘(乾隆第十七子),成为庆王府。但因乾隆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珅殷德,所以还住在这里。
清咸丰元年(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訢,于是成了恭王府。恭亲王奕訢受赐府邸后,调集能工巧匠,重建王府和花园,使这座王府成为京城百余座王府之冠。
清光绪二十年(年),恭亲王卒,由他的孙子溥伟袭爵恭亲王。
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溥伟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
新成立后,王府曾被多家单位使用过。年,恭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二、规模和布局
恭王府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余米,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其中,府邸占地约3.2万平方米,花园占地约2.8万平方米。
府邸为三路五进院落,建筑精湛而宏伟。中路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东路主要的建筑有多福轩、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
花园名为“萃锦园”,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山石堆砌沟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园内有40多处景观,分属东、中、西三路。
总之,恭王府布局合理,体现出王府与民宅及宫廷建筑的区别,是王府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三、主要景点
(一)府邸
1、中路
(1)王府大门:也叫一宫门,是朱红漆的大门,三开间,上有横七竖九的金色门钉,门前有石狮一对。
(2)二宫门:面阔五间、三明两暗。
(3)银安殿:又名银銮殿,为王府正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时的场所。作为王府中等级最高的建筑,银安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7只脊兽。绿色琉璃瓦。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的银安殿院落是复建的,殿内是清代王府历史文化展。
(4)嘉乐堂:是和珅时期的建筑,也是王府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据说是乾隆赐给和珅的。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是举行萨满祭祀活动的场所。
(5)后罩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长约米,是清代所有王府中最长的延楼,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是两层楼房,每层有45间屋子,两层共计90间,加上拐角处的房间,共有间房,俗称“99间半”。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各开一窗,一层的窗户为长方形,二层的窗户形式各异,称“什锦窗”。据说此楼曾是和珅的仓库,称“藏宝楼”。后罩楼东为瞻霁楼,西为宝月楼。
(6)箭道:后罩楼的后墙与后花园之间有一条宽阔的大道,长约余米,曾是府主人跑马射箭之地,故称之为箭道。箭道同时起着府邸和花园之间的隔断和衔接作用。
2、东路
(1)多福轩:是恭王府东路中重要等级建筑物,此院俗称“藤萝院”。正殿在和珅时期称为“延禧堂”,是和珅之子与公主的居所。恭亲王时期称为“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多福轩”额匾是咸丰皇帝所题。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釐(读音厘)”匾额,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庆典,还会加赐“寿”字。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
(2)乐道堂:恭亲王奕訢起居的地方。奕訢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因此得名。
3、西路
(1)葆光室:在和珅与庆王时期是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葆光室”的匾额是咸丰帝御题。“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奕訢收敛其光,暗含着告诫之意。恭亲王奕訢为此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葆光室内天花板和梁上彩画多以花草为主,以祥云衬托,透露出祥和、平静,其中的莲花、菊花、桃花带有吉祥长寿、连生贵子的寓意。
(2)锡晋斋: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宅第时称为“嘉乐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庆宜堂”。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的真迹《平复帖》珍品,故改称为“锡晋斋”。七开间,前后出廊,后檐带抱厦五间。正厅的东西北三面是两层的楼,上下安装了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此隔断式样仿紫禁城宁寿宫,是明显的僭侈逾制,这也成为嘉庆皇帝赐死和珅的二十大罪之一。
(二)花园
恭王府花园内建筑大致分为中、东、西三路。
中路景区: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滴翠岩、秘云洞、福字碑、蝠厅等。
西路景区:龙王庙、榆关、妙香亭、诗画廊、方塘水榭等。
东路景区:沁秋亭、垂花门、竹子院、大戏楼、听雨轩等。
1、西洋门: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一个西洋式石拱券门。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取闹市中存太古之幽静,满园秀色永为春的意境。西洋门为恭王府三绝之一。
2、独乐峰:是一块太湖石,高约5米,形状由自然风化而成,线条流畅,蕴意无穷。石立于此有影壁的作用。峰顶刻有“独乐峰”三字,仰望只见“乐峰”二字,“独”字则隐于峰顶。独乐峰,源于北宋司马光因失意而建“独乐园”的历史典故,体现了封建士大夫所推崇的与世无争的思想境界。
3、蝠池:独乐峰后有一个用青石砌成的的小水池,因形似蝙蝠而得名;又因形状像元宝,也叫元宝池。水池的周围种满了榆树,每逢春季,状似铜钱的榆钱落满蝠池,谐音“福钱”满盈,寓意福贵双全。
4、安善堂:位于花园中轴线中心的建筑,原是主人游园时吟诗、作画的地方,也曾是恭亲王奕訢宴请重要宾客的场所。安善堂前有抱厦,侧有回廊,连接东西两配房,布局精美,建筑雄伟。
5、滴翠岩:是一座由太湖石叠成的龛型假山。山顶湖石形如二龙戏珠,东西龙头下各卧藏带孔水缸,夏秋两季蓄水缸内,水渗山石,遍生苔藓,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长方形小池中有三组叠石,意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
藏有恭王府镇府之宝——福字碑的秘云洞,就位于“滴翠岩”下。福字碑,碑高1米,宽0.6米,是由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成。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祝寿而写,字体苍劲有力、颇具气势,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构思巧妙,且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堪称天下第一“福”。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摆成的象棋棋盘,方方正正,清晰可见。
假山顶是整个花园的制高点,顶上的建筑叫“绿天小隐”;建筑前面的平台为“邀月台”,是赏月的地方。
6、蝠厅:原名云林书屋,又名寒玉堂,因建筑形似蝙蝠而俗称蝠厅。蝠厅曾用作府主人的书房,有以此命名的《云林书屋诗集》流传至今。
蝠厅面阔五间,硬山卷棚顶,前后各三间歇山顶抱厦,如蝙蝠的头、身、尾,两侧各接出曲折形的耳房,相接处是硬山顶,曲折处是庑殿顶,两端为歇山顶,形式多变特殊,酷似蝙蝠伸展的两翼。蝠厅的装饰也极具特色,梁枋斗拱均为绿色,柱子皆用竹节图案装饰,给人以高雅清爽的感觉。
7、沁秋亭:俗称流杯亭,为单檐六角攒尖顶式建筑。厅内地面凿有弯曲水道,水自亭后假山中的古井潺潺流入。亭内的流杯渠看似“寿”字,侧看又似“水”字,颇有意趣。此景是效法古人“曲水流觞”的典故。昔日府主人常邀亲友围坐亭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亭内彩绘有二十四孝、白蛇传等故事。
“沁秋亭”东为“蓺(读音艺)蔬圃”,即王府的菜园。园主人在种植杂蔬之时,体会天地生机、农耕野趣。
8、大戏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戏台高近1米、宽10余米,戏台上方悬“赏心乐事”的金字黑匾。戏楼内梁、柱上绘满藤萝,由地及顶。绿叶森森、紫花盛开。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放置井然。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演唱。恭亲王奕訢生日在农历十月下旬,办生日宴会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这里除了演戏之外,还是当年恭亲王府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大戏楼为恭王府三绝之一。现在,大戏楼的演出,包括京戏、昆曲,而尤以王府音乐最具特色。
9、榆关:花园西路最南面有一段城墙式的围墙,上有雉堞,墙上辟有石券门,额书“榆关”,墙两端连接青石假山。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象征长城,体现了府主人缅怀故土、遥寄思念的情怀。榆关城墙东南山坡上的一座门楼式小庙,早年府主人在此祭祀“四神”,即四种动物:狐狸、蛇、刺猬、黄鼠狼。榆关外西南角是龙王庙,按八卦这里是花园中的“水”位,因水置龙,以镇一方。
10、方塘水榭: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有面积约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泉水自池塘三个不同方位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这里曾是主人饮宴、观鱼的最佳去处。
作者/来源:张庆军看世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