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子下流职业,上流人看百年前的戏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811/4676616.html

咿咿呀呀冬归去,冬去春又来。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中国影视剧中都有看戏的场面,舞台上尽情表演,舞台下悠闲地嗑着瓜子,或者酝酿着一场潜在的斗争。

如今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戏剧成了小众和边缘的文艺方式,我们很难想象百年前的中国梨园盛况。

虽然当时梨园戏子属于下流的职业,一般家庭不希望孩子去练功唱戏,不过热爱戏曲的人不在少数。即使听不懂也想凑个热闹,毕竟那个年代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具体梨园情形如何,张文瑞撰写的《旧京伶界漫谈》详细地记录了往昔的一切。

杏坛、梨园诸场子

中国人很会起名字,一些艺术界的奖项以植物命名,比如大众电影百花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辉煌景象。

除此之外,各个行业也按照植物被具体区分,比如杏坛和梨园,杏坛最初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如今孔子的老家曲阜还有杏坛遗址,后来用以指教师讲学的地方。

梨园与此类似,是对戏班子和剧团的称呼,由此戏曲演员叫梨园弟子,戏曲家庭叫梨园世家,戏曲界叫梨园界。

梨园并不是单指种梨的地方,最初它就是唐代长安的一个地名,唐代皇帝李隆基曾在这个地方招养艺人、训练乐工,现在已经不可考证具体的遗址地点。

经过皇帝的钦点,梨园从果木园中异军突起,一直从唐代走到了今天。不到梨园,怎知春色几许?杜丽娘曾经这样发问。

走进戏曲之中,从服饰、唱词到身段都会让人有春风拂面的感觉。新闻、散文等文章中国都会出现梨园春色这个词,在梨园中每个演员都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在演绎中不断地掀起艺术高潮。《旧京伶界漫谈》一书的序言写到:北京有两个重大遗产,一是故宫,二是京剧,可见北京的梨园春色主要指京剧的繁荣,一百年前也算是鼎盛时期。

百年前京城梨园热闹状

京剧最初并不是起源于北京,而是在北京荟萃并发扬光大的,四大徽班进京之后,西皮、二黄、昆剧等元素都加入到京剧表演艺术中。

京剧在19世纪中叶定型成熟,民国之后飞入寻常百姓家。进梨园听戏不分贵贱尊卑,所有人都被吸引到京剧的剧情中,在精彩之处还会有人喝彩,老北京人喝彩的声音特别响亮,喝彩本身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推进。

一百年前,昆曲已经逐渐式微,观众听不懂昆曲,学习昆曲的孩童也常常犯困,都因为昆曲太过高雅反倒来了个曲高和寡。

在这样的形式下,不少昆曲演员开始转而练习京剧,不过昆曲依然是梨园子弟学习的基本功,只是通过京剧的形式来展现昆曲的影子。

能够实现文武昆京一盘棋的人越来越少,京剧成为大众聚焦的艺术形式。当时的京剧火到什么程度?

连黑社会组织都会自己养戏班子,比如上海滩的黑社会头头杜月笙被冠以头号戏迷的帽子,大户人家办事情也会请戏班子助威。杜月笙请的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当红京剧名角儿梅兰芳,。

《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剧目都是一票难求,可以说京剧的海外演出大获成功,很好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梅兰芳是当时京剧名角儿的杰出代表,如今北京阜成门附近建有梅兰芳大剧院,当然民国时期缤纷的京剧界可不止梅兰芳一个台柱子。

细数那些名角儿

名角儿是余音绕梁,是身段婀娜,总是让人难以抗拒,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都晓得,京剧用一个字形容是美,用两个字形容是窒息,这些都依赖活生生的角。

比如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的观众听之上瘾,被京剧名角儿的举手投足而吸引,这样的观众形象地被称为谭迷余迷和梅毒。

京剧的名角儿们各有所长,比如谭鑫培是京剧界的文武全才,尚和玉功夫技艺高超一些,杨小楼的唱腔更胜一筹。

梅兰芳和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兰芳最后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代名词。所有京剧名角儿最后都要通大路——即中规中矩地进行表演。

台上三分钟承载着台下十年功,这些人在天赋之上都下了狠功夫,很多人睁开眼睛就要练功,名角儿和罗马一样——都不是一天成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多数京剧名角儿都是男士,而且男士出演女主角,过去女子很少在梨园抛头露面。

如今男女都可以学习京剧表演艺术,京剧已经走进了小学校园,想必这是京剧大师们想看到的事情。

饭圈如何捧起梨园名角儿

台上的京剧角儿们自然希望观众掌声雷动,有些人就要雇一些亲朋好友来洒狗血。

而名角儿总是以此为耻,比如余叔岩就告诫弟子不要冲台下人要好,京剧名角儿收到的喝彩都是瓷瓷实实的。

百年前的饭圈们使出了全身力气捧起名角儿,为了自己喜爱的京剧名角儿,抢票、叫好、宣传等手段无一不用,有人形象地将高级戏迷称为戏疯子。

据说当时有人为了听清谭鑫培的唱词,一直往前伸脖子,等京剧唱罢脖子也缩不回来了。捧角儿分为前台捧、后台捧、文捧、武捧等等。

几乎名角儿每吐出一句,都会收到一句叫好,而且老道的饭圈还会在四下安静时突然吼一嗓子好哇唔。

很多时候都是集体行动,等名角儿离场,饭圈们也即刻离场。更铁杆的粉丝还会拉上政治人物捧角儿,比如清末一位叫那相国的人为了捧红谭鑫培,设计让袁世凯给老谭行礼,从此老谭的出场费直线飙升。

由此可见,当年的京剧界粉丝也是疯狂得很,一点儿也不输今日的追星族。

文/朱竟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