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有些人的心里,走上绍兴路,便是通往旖旎多姿的昆曲之梦的开始。
上海的绍兴路,是一条位于原法租界内,长度不过两、三百米的小马路。隆冬时节,路上行人寥寥,两侧枯黄的法国梧桐枝桠稀疏,上海冬季独有的湿冷寒风不时穿过其间。
距离车水马龙的淮海中路不到一百米的绍兴路,对于一般的游客市民来说,可能就是一条典型的、“很有腔调”的法租界小马路;可是,在还有些人的心里,走上绍兴路,便是通往旖旎多姿的昆曲之梦的开始。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脱胎于元杂剧的“南戏”,兴于明朝,以曲辞典雅婉转、身姿秀美细腻著称,但在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变得冷门,成为少部分文人和知识分子追捧的小众戏曲种类。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后,在包括白先勇先生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奔走呼吁下,昆曲走上舞台的机会逐渐增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对这门古老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位于绍兴路的上海昆剧团,是全国最著名的昆剧院团之一。从年开始,上昆推出面向非专业人士的“昆曲Followme跟我学”项目,分旦角班与小生班,由上昆的专业演员(包括“昆三”、“昆四”、“昆五”三代演员)担任老师,8年来,已经累计有人次参加。一年年寒暑交替,这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无论性别、长幼、职业,穿上戏服、捻起兰花指、翻个水袖,于是,他们便成了杜丽娘、柳梦梅,绍兴路9号的俞振飞昆曲厅,变成了他们心目中那片姹紫嫣红的园子。
万超伦是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游戏UI设计师,业余还演话剧、担任摇滚乐队主唱,在首届乌镇戏剧节上,荣念曾的《万历十五年》中有段并不长的昆曲表演吸引了他的注意,昆曲小生儒雅俊美的扮相和身段,从此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而两年后的这个冬天,在“FollowMe”的汇报演出舞台上,万超伦作为胡维露老师班上的优秀学员之一,已经可以彩扮上台,表演《红梨记·亭会》,无论是眼神、动作还是唱功,几乎可以与专业演员媲美。
万超伦说,今年还打算跟倪徐浩老师学《牡丹亭·惊梦》。
像万超伦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有的之前看过昆曲,有的对昆曲略知一二,有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而只有当他们亲身尝试吊嗓子、走圆场,甚至生平第一次画脸、包头,才真正体会到,昆曲这门古老艺术之美,以及从事昆曲表演这门行当的艰辛,由此也愈加喜欢昆曲。
也许这便是魔都神奇的地方,在最繁华热闹的市中心,藏有这样一个静谧的桃花源,它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也是每一个怀揣文艺梦想者的应许之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摄影:邵竞。编辑邮箱:shguancha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