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天堂姑苏地方剧中系列1苏剧

北京正规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苏州是一座充满了历史又不缺乏现代感的城市。现代与古典的相融合满足了人们对于世间美好的想象。苏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烟雨江南,梦幻,安逸,清新。我想苏州正是江南最为璀璨的明珠吧。然而苏州不光有园林,不光有刺绣,不光有现代化的生活,更是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剧。早在年就已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剧,是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的曲艺“苏滩”,又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苏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在江浙一带盛行。苏剧是苏滩在发展过程中与昆曲合流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主要流传于苏南和浙北地区。

音乐唱腔

苏剧的音乐唱腔主要有昆曲曲牌、南词和滩簧曲调。因深受昆腔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伴奏以二胡为主乐器,兼用江南丝竹。常用的传统曲调有太平调、弦索调、挑袍调等数十种,另外还有源自昆曲的曲头、一江风、点绛唇,朝元歌等以及苏州一带流传的民歌小曲。

角色行当

苏州的角色行当与昆曲基本相同,现有老仆、老生、副末、冠生、巾生、雉尾生、穷生、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净、副、丑等行当,演员往往一人兼饰几行。

传统剧目

苏剧的传统剧目分为前滩和后滩两大类。绝大部分前滩剧目源于昆曲,《西厢记》《牡丹亭》《红梨记》《烂刻山》等为其代表性剧目。后滩剧目有从昆曲等剧种和曲艺种改编移植过来的内容,也有由丑独唱的时调小曲和时事段子等,如《嵩寿》《探亲乡骂》《卖草围》《打斋饭》等剧目。

”苏“”昆“之争

苏剧对昆曲剧本的移植似乎是比较机械的。就是说,苏剧剧本相对于昆曲剧本而言,除了将昆曲的一些唱词做部分改动外,在结构方面一般都不变,有的苏剧剧目整个本子甚至与昆曲的舞台本全部相同,包括故事流程、表演流程。以及人物表现、人物与故事的结局等等。其实,从艺术的发展角度说,这样两个剧种同时履行几乎相同的表演范式,是会影响艺术发展步伐的,会影响苏剧的个性彰显,因为苏剧的地方性更强。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苏剧从上海迁回苏州后,除了苏州,其他地方已经没有苏剧了,真正成了“天下第一团”,那么,它必须保留自己的个性才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但事物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在与昆曲的共生共长过程中,由于借助了昆曲的力量,苏剧也从艺术等多方面具备了快速向前发展的步伐。因此,据统计,从年江苏省苏昆剧团建团开始,到80年代初期,上演的苏剧剧目总数约14()个。主要剧目类型为:搬演自昆剧的、移植改编其它兄弟剧种的剧目、自己创作的剧目,即新编苏剧。这出苏剧.看似不多,却实在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数字。因为“继”、“承”字辈昆曲演员从“传”字辈老艺术家那里继承下来的昆剧总共为出。苏剧剧目又有很多是从昆剧剧目中来,“既

昆又苏”的苏昆剧团演员们,能够演出如此数目的昆剧、苏剧,实属不易;如此数目的昆剧、苏剧,实属不易。而这些剧目也是当时维持苏昆剧团生存的根本。当年“经济上以苏养昆”的说法,正源于这些久演未衰的苏剧。

天下第一苏

苏剧在促进其他剧种的发展中也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沪剧、锡剧等地方剧种,在发展过程中就吸收了苏剧的许多优秀唱腔,而在昆曲发展历程里,苏剧更是发挥过“救其生死于一线”的作用。当年国风苏剧团创办之时,昆曲一度面临消亡的危险,许多昆曲艺人走投无路,朱国樑在本剧团尚难维持温饱的情况下,收留了一批昆曲“传”字辈艺人,为昆曲保留了“活下去的火种”,并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使得后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指昆曲《十五贯》的诞生)的昆曲重生奇迹,成为可能。

苏剧在吸收昆曲舞台表演经验的同时,也对昆曲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昆曲的一些细腻唱法就曾有苏剧唱腔的痕迹。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得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王芳曾坦言自己在演唱昆曲时,有时会融入一些苏剧的小腔,如角腔、口罕腔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的演唱独具一格,可以明显感觉到她演唱时小腔多,听起来腔调更婉转,韵味更醇厚,而这些恰恰与她当年的苏剧基础密切相关,因此她的演唱与众不同。可以说,鉴于苏剧本身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传统戏曲所做的贡献,同时鉴于苏剧“天下第一”的特性,保护、传承苏剧势在必行。

苏州是江南水乡最美的地方,那的美如烟如雾,如诗如画。而苏剧作为苏州地方特色的典型艺术代表,更是不能失传了。苏州城遍地是桥,小桥,流水边吟唱,使人心旷神怡。江南色彩便更加浓厚了。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与天下第一的苏剧的契合,才是最完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