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岁的昆曲女皇张三梦去世活力

今年2月6日,江苏省昆剧院的荣誉导演、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于今年3月6日下午在南京逝世。

在昆剧界享有“昆旦祭酒”和“昆曲皇后”的美誉。年,张继青携《牡丹亭·惊梦·寻梦》、《朱买臣休妻·痴梦》在北京上演,惊艳全场,一举夺得首届梅花奖冠军,自此,“张三梦”也被冠以“张三梦”之名。

虽然“张三梦”已不在人世,但是张继青所遗留下来的昆剧艺术,以及她对昆剧艺术的坚持与奉献,已经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昆曲传人。

张继青,年出生于浙江一家戏曲演员家庭,少年时便流落街头,十四岁时便跟随姑母到上海民锋苏剧团学习,后又拜尤彩云、曾长生等为师,学习昆剧的旦角。

年,剧团正式更名为江苏省苏昆剧院,迁往苏州,张继青也因此成为新中国建国后首批“继”字辈的昆曲表演者,并将其改名为“继青”。她也因此得到了俞振飞,沈传芷,朱传茗,姚传芗,俞锡候的指导。

那年,张继青十八岁,与昆曲大家俞振飞合作《白蛇传·断桥》,丝毫不惧,韩世昌、白云生等一干北昆大家,都对张继青赞不绝口,认为张继青极有可能是“梅兰芳”。年,张继青和俞振飞又在《贩马记·三拉团员》上进行了一次合作,与俞振飞合作的昆曲小生中,华文漪是唯一的一位,也是张继青。

年以后,张继青的演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尽管他已经40多岁了,却依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她的《牡丹亭·惊梦》是昆曲大师尤彩云的,《牡丹亭·寻梦》是她的传字辈姚传芗的《牡丹亭·寻梦》,沈传芷的《朱买臣休妻》是张继青的代表作品,她继承了“传”一辈的传统昆曲风格,吸取了各家的不同流派,并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行腔婉转,韵味隽永,吐字清楚,由此奠定了她在昆曲旦角中的权威地位,并以精湛的表现而享誉国内外。

年,张继青以《三部曲》获得中国梅花奖的首秀,不但让许多同龄人为之折服,而且对许多同龄人的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岳美缇曾经说过,她和华文一次合作,创作了一部更有创意的《牡丹亭》,而今年,张继青从《牡丹亭》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让他们对传统的京剧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后,又在上昆编撰、改编《玉簪记》等传统昆剧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经典剧目,并在昆曲中流传至今。

梁谷音说,她在一次曲会上听过张继青的《离魂·集贤宾》,顿时被惊艳到了,觉得这首曲子竟然如此动听,于是就有了《离魂》的念头。

张继青的表演足迹遍布全球,他曾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包括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在柏林的“世界地平线”上,曾有15次谢幕。希格荣曾赞扬“这场表演可以载入欧洲艺术史。”而本地的媒体,更是高呼“今日全柏林都在歌颂昆曲”、“她为巴黎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享受”、“欧洲没有这么好的演员”。

年,白先勇在南京亲眼目睹了张继青的《牡丹亭》,深受触动,他说自己曾听过“魂飞天外”。白先勇于年为青年版《牡丹亭》的创作,特地请来张继青担任美术总监。张继青也因此有了三个弟子,分别是沈丰英,顾卫英,陶红珍,苏州昆剧团。张继青于年在江苏省昆剧团拜了单文为师。

前不久,张继青回想自己被白先勇邀请去当美术总监的时候,他说:“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最终,我把他们两个都收入门下。我虽然有了弟子,但我还是一如既往,不管是谁想来学习,我都会尽心尽力地教导,从不隐瞒。《牡丹亭》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去看一遍,如果有什么问题,就会告诉自己的弟子。年五月,我在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彩排时不慎摔倒,造成了股骨颈骨折。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去参加《牡丹亭》的青年版,我已经是他们的主人了,自然要对他们负责。”

张继青在老年时很少参加表演,除了和年的《牡丹亭》的大师级表演外,很少有机会见到她的化妆表演。

她本人也曾说过,在退休之后,她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传承昆曲。“自从我在年退休之后,我就一直在培养年轻演员。单雯,徐云秀,苏昆王芳,陶红珍,沈丰英,顾卫英,刘煜,这些南昆旦角的传人,如《牡丹亭》,《朱买臣休妻》,至今还在昆曲舞台上活动。如今,我所学的《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等剧目,不但传给了后人,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它。“有没有什么遗愿,我说没有,就是要照顾我的学生。”以前我的工作是表演,我就把注意力放在表演上,现在我的工作是做教师,我要做好演员。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将昆曲传承下去。”

张继青是个很低调的人,也很少说话,她总是说,我的身体条件不好,但是我真的很喜欢美术。张继青的人生中,最怕的就是认真。现在,张继青的徒弟们也都成了昆曲的传人。其中,张继青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江苏省昆剧院的单文,也是年梅花奖的冠军,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昆曲名角。当她知道张继青的死讯时,她悲痛地说:「张老师是我的艺术之路上最大的恩人,也多亏了她的指点,我才能有今日的表演。老师是一位朴实、德艺双馨、一门心思扑在艺术上的昆曲大师,与我接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授,对这一点,她非常严厉,从来没有表扬过,只是说自己的缺点。但是,我的老师也非常爱吃,因此我每次去她那里都会给她买一些她最爱吃的点心。“……”

昆曲小丑李鸿良在江苏省昆剧院当了好几年的院长,张继青也是戏院的荣誉院长,再加上李鸿良的导师范继信是“继字辈”,所以李鸿良对张继青还是很了解的。

李鸿良回忆道:“那时候,我经常和张继青老师出去拍戏,张老师平时很低调,但在舞台上和艺术上,却是一丝不苟。格外的认真。和她在一起,就像是逼着你去演所有的角色,就算是做个配角,也要小心翼翼。“……”

李鸿良说,张继青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勤奋好学的孩子,不管是在演戏,还是在其他行业,她都是穷困潦倒的人,对那些肯努力学习的孩子,都会倾囊相授。

“我记得很清楚,我进入昆剧院没多久,大概是年,在无锡举办的太湖之春艺术节上,有一名教师病了,所以我就把《双下山》给了我,我是开场的,张继青老师是最后一个出场的,我当时心里很紧张,也很害怕。张老师看到后,就把我叫过来,说你的演技我也看过了,演技很好,不用太紧张,只要你能正常发挥就行了。”

“还有一次,张继青和我的老师范继信合作,把《芦林》传给了我,张老师也看过很多遍了,她告诉我,你现在的第一步,就是模仿,但你要记住,我最擅长的,不只是身体,更重要的是,你要记住,他的性格,要跟他的性格一模一样。”

李鸿良说,张继青对小辈的一点一滴的帮助,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在艺术性格的引导上,他还是一位对后辈美术发展有相当影响的大师。张继青对艺术的追求一直都很执着,特别是她对南昆艺术的重视,中州韵的吟唱,以及演唱的整体风格,都是张继青的独到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