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s://m.39.net/disease/a_9363018.html精美绝伦的昆曲戏服、温润雅致的“板桥提梁壶”、流光溢彩的铜胎掐丝珐琅“秦陵铜马车”……如果说这些堪比馆藏级文物的非遗“道具”同时出现在一档电视节目的舞台上,相信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明(6月7日)晚20:06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央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便要给大家呈现如此一场“非遗珍宝秀”!据节目主创透露,为极致呈现中国非遗文化的精髓,这众多非遗道具让节目的拍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例如为展现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精湛绝妙,节目组专门将公斤重的金丝楠木云龙纹顶箱朝服大柜搬进演播室,尽显“匠心之醇,器物之美”。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节目中昆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侯少奎带来北方昆曲剧院“镇院之宝”——纯金绣活的蟒靠。浸润着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北昆建院之初,周恩来总理为支持昆曲,支持北昆建院,在经济不富裕的年代,从国库中特批28两黄金,苏州绣娘就用这28两黄金制成的金线,手工绣制出蟒、靠等传统戏服。六十余年,这些戏服保存完好,见证了昆曲的复兴,更凝聚着北昆人薪火相传的文艺精神。第二件重点介绍的展品,是中国紫砂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带来“壶艺泰斗”顾景舟晚年未完成的作品——“板桥提梁壶”。“鲁阳奋戈犹未晚,愿留指爪踏雪泥。”紫砂陶艺名家顾景舟一生严谨,做这把壶的时候总不满意,将其一直保存在缸里,有时拿出来加以改动。因为没有烧制,紫砂器存放久了,壶嘴开裂,顾老舍不得丢,就在上面涂点釉。就这样,这把壶在他的缸里存放了整整15年,晚年才将这把壶送给了他的徒弟,足见“一代宗师”的严谨和对紫砂的深情。而接下来这件让人无法移开视线的精美马车,是北京珐琅厂“镇馆之宝”——铜胎掐丝珐琅“秦陵铜马车”。“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古朴典雅、精美华贵,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这件作品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参与设计,北京珐琅厂高级技师集体完成。它诞生于80年代末,仿照西安秦始皇陵铜马车,按原型1比1制作完成,不仅成为北京珐琅厂的镇馆之宝,更是北京珐琅厂走向兴盛的一个标志。除此之外,《斑鸠调》、《长生殿》等传统曲目,鲁班传说、嫘祖信俗等历史佳话,有规有矩的古老技艺,都将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将中国非遗元素浓缩于舞台上,透过荧屏,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