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首轮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成果丰硕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
“对待徒弟不能只着眼于这三年,要引导他们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不图一时之成功;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用伟大的作品说话,为江苏文坛争光。”6月17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总结座谈会在南京举办。作家周梅森的一席话,代表了“师傅”们的心声。
三年前的四月天,江苏大剧院里气氛隆重,对师徒走上红毯,名师郑重地接过大红聘书,师徒共同许下了一份对未来的承诺。
“名师带徒”计划的初衷,蕴含着江苏对文艺人才的深情期许。这项工程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联、省作协实施,旨在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年文艺英才。
三年来,对师徒同心协力,结出丰硕成果。近70部文学著作、余部编创展演戏剧、荣获国内众多文化类奖项……江苏文艺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按需定制,因材施教
“通过三年的教学,我很欣慰。我的学生在扎实积累昆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昆曲创作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如今,他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昆曲演员,更是一个有思想、有实践能力的创作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说。
三年中,施夏明已经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自我。他先后向石小梅学习了全本精华版《牡丹亭》、传统折子戏《牧羊记·望乡》和《玉簪记·琴挑》等经典剧目,由他创作并主演的古典题材作品《浮生六记》成为市场爆款,《瞿秋白》更被业内专家誉为昆曲现代戏的高峰之作。
按需定制,因材施教。根据入选学徒年龄、资历、专业特点,“名师带徒”计划因人而异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让每一株“好苗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土壤。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对徒弟沈荷芳提出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三年,要从花鸟跨越到山水、再到绣制出两面都能观赏的人物,每一年都要上一个台阶。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青年胡琴演奏家孙瑶琦,入选“名师带徒”计划时她才刚刚从专业院校毕业,进入乐团工作。“三年里,导师朱昌耀给我量身定制了严格的规划,教授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作品。”孙瑶琦说,“一首比赛指定曲目《二泉映月》,就花费了导师近半年的心血。导师将这首作品几十年来的艺术感悟倾囊相授,每一个滑音、揉弦的分寸感都要求我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年来,江苏文艺呈现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房伟、孙频获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单雯凭借恩师张继青亲授的昆剧《牡丹亭》一举荣登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张军参与编剧的滑稽戏《陈焕生的吃饭问题》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孙瑶琦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张斌荣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此外,还有70多位学徒在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省级评比中获奖。
传承着一门技艺,也传承了一份担当
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率领一批江苏画家开展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走出画室,在新社会的时代变迁、快速发展中体验新生活、感悟新气象,寻求国画反映当下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诞生了“新金陵画派”。
艺术的创作经历相通,都需要经过深入一线采风,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加深理解。作为一门工艺型绘画门类,漆画独特而美丽。美术类漆画学徒郑家闽师从李永清,为了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漆”这一材料的特性,李永清曾多次带着郑家闽前往湖北、重庆、陕西一带的漆产地进行实践考察。
“我们前后走访了竹溪龙王垭、平利牛王沟、利川毛坝镇、巴东野三关等地。置身漆树林,手拿割漆刀亲自采收,才切身体会到割漆的不容易,真正如师傅所感叹的‘百里千刀一斤漆啊!’”郑家闽说。
调研结束后,郑家闽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创作了漆画《大漆市》,为漆农造像。“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专业体验,而且是对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的实际践行。”郑家闽说。
三年来,对师徒之间既传承着一门技艺,也传承了一份担当。
“祁智老师告诉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