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展现昆曲入选非遗以来在校园传承发展方面的成绩,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北京大学基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曲研习社、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团联合发起,于近日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交流演出。
交流演出中,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的师生表演了《游园》《琴挑》《思凡》《夜奔》《游街》《乾元山》等昆曲传统剧目,并表演了古琴《渔舟唱晚》,昆曲散曲《天净沙·秋思》。
在致辞中,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北京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陈均说,在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小而美”的昆曲交流演出,意义非凡。这样一场由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共同登台的演出,充分展示了昆曲入选非遗20年间的传承。另外,这样一场由来自昆曲源头昆山巴城的小朋友与来自近代以来校园昆曲源头之一的北大的“中朋友”“大朋友”之间的聚会,昆曲的两股源流的交融,展现了昆曲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希望。
巴城镇党委宣传委员翟杰在致辞中表示,巴城镇位于阳澄湖东岸,是昆曲艺术的发源地,在这个古朴的江南水乡小镇,一代又一代的巴城人接受着历史的馈赠和传统文化的滋养,昆曲雅韵的基因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巴城人的生活中。巴城镇业已建设成为江苏省特色小镇——昆曲小镇,形成了“周周有拍曲、月月有‘讲演’、半年有曲会”的浓郁氛围,作为昆曲发源地,巴城用守望与传承,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用创新和发展,让昆曲幽兰重获新生,绽放“昆曲小镇”的独特魅力。
据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成立于年,是教育部设立的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北大附中昆曲研习社与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团均为其设立的昆曲扶植培育基地。
(图为交流演出现场,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