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懂《牡丹亭》,听懂已是余生。江苏昆剧院的昆曲《牡丹亭》随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来到南宁,终于是首次观听《牡丹亭》之美。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的《牡丹亭》和作者汤显祖,先是从历史书本里知道,因为要考试,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内容所谓何焉。高中的某个周末,独自一人上街。在一旧书摊上遇到厚厚一本《中国四大古典名剧》,十块钱一本,小心翼翼地付了钱拿了书。当时读完,不知所言。现在更是想不起来讲了什么,很多元曲词牌名,不知所以,凸显自我知识的浅薄,相形见绌,也就只能完成“已阅”的行为。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有机会亲睹一次。转眼又过了那么多年,在生活的城市,终于有幸遇见《牡丹亭》,昆曲。不知道是附庸风雅,还是为了圆梦,觉得这是一场不可错过的仪式,提前一个月就买好票做了准备。我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吴侬软语的江浙一带,昆曲的“昆山腔”于我是不太熟悉的,听起来确实有点吃力,然却在舌头翻转的这种吃力里,感受到“江南人吃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的情形,体会到“水磨调”由来的趣味。据记载,曲昆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汉族传统文化艺术,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牡丹亭》作为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怎么错过?我总以为《牡丹亭》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后来发现是自己搞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那是同时代的另一出名剧《长生殿》的,《牡丹亭》的内容,则安全一片空白,这倒也让我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对杜丽娘探了个究竟。而旁边被我临时拉来的姑娘,则偶尔忍不住打瞌睡了。昆曲,以演唱的形式讲故事,舞台背景以小见大,舞台道具以一概全,却营造出一叶知秋的效果,留给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至于那些唱词,昆曲的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没有个强悍的文学功底,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全部领会的了。他们说,昆曲是没有烟火味的雅,极不喜欢观众在剧场里大声喝彩,扰乱了一片安静。所幸我也不喜欢欣赏之时被打扰,倒也是附庸风雅了,自己沉浸在戏里的世界,戏外的字幕,一会儿是戏里牡丹亭旁的芍药,一会儿又是家里刚买的芍药……出世,入世,观《牡丹亭》之感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