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有个人,被称为ldquo东方莎士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昨天,我们聆听了明末清初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故事。

  其实,跟冒辟疆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如皋人,他在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园林构造、编辑出版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巨匠,他就是李渔。

  今天的雉水流韵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位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文化第一人”的李渔。

  李渔是一带文学巨匠,可以说是如皋几百年来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了。我们现在是在李渔纪念馆。李渔纪念馆是一座青砖黛瓦的两进小院。院子里有一汪池水。池水旁有一座李渔的塑像,头戴斗笠的戏曲家坐在椅子上眺望着远方。推开李渔纪念馆的格子门,里面展示了李渔的生平、作品以及艺术成就。

  这是李渔创作的昆曲名段《风筝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阴差阳错地成就了一段旷世奇缘。三百多年来,这个故事已经被搬上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舞台,演出超过了场。

  李渔一生写了无数小说和《风筝误》这样的剧本,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的身上,有着与中国传统文人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而这与他在如皋24年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李渔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

  在李渔生活的那个年代,八九岁就会吟诗作赋,并不算稀奇。而把自己早期的诗作,都发表在屋后院子里一棵梧桐树上,这事儿,可能只有李渔做过。在李渔的家乡如皋,就流传着这样一则趣闻。

  “他用小刀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刻下自己写的诗。从八岁开始,每年一首,这个字,随着树的长大,一年一年,字也跟着树在长大。他刻诗的目的是为了记年、言志。”

  如皋历史文化研究研究会副会长章晓林介绍:“如皋的方言称“大”为“tai”,比如这个事情有多大,这个树有多大,不叫“大”叫“tai”。”

  把诗刻在树上,从这件事里不难看出,李渔从小性格里就有一种不羁与洒脱。

  在大剧院的西门有一座李渔的塑像,这座塑像承载了太多李渔和如皋的情感。因为李渔生活在如皋,成长在如皋,但是在李渔19岁那年,便陆续经历了家道中落、父兄病亡、改朝换代、科考失利等种种变故。年,家道中落的他,离开生活了24年之久的家乡如皋,去往浙江兰溪。

  李渔本身号笠翁,他是改名李渔之后,自号笠翁。为什么叫笠翁?垂钓,山野垂钓、山中垂钓、湖上垂钓,在明清变革之际,决心不走仕途,不参与到政治纠纷当中,大隐隐于市就是这个意思。

  在浙江的十年里,李渔连续创作《无声戏》、《十二楼》、《风筝误》等多部戏曲和传奇小说。由于他的作品贴近生活、雅俗共赏,李渔“湖上笠翁”的名号无胫而行、逐渐叫响,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李渔前24年生活在如皋,24岁的时候迁居兰溪,巧的事,在年,如皋与兰溪之间开通了一趟列车,把李渔生命中重要的两个城市联系在了一起,也许,在某一个周末,李渔文化的爱好者们,会登上列车,来往于如皋和兰溪之间,去探寻更多有关李渔的故事。

  公元年,李渔又举家搬到了金陵,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书屋,名为“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让李渔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营造芥子园,竟成了中国园林建造史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芥子园很小,但是小中见大,充满了诗情画意,园小景多、移步换形,被建筑界封为最高的典范,包括现在从事建筑的大师级人物,陈从周、刘震文这些人都推崇李渔。

  在金陵的日子里,李渔躲避了政治纷扰,写书作曲、建立戏班。与前半生的落魄潦倒相比,李渔人生的最后十多年相对安逸了一些。住在芥子园的这段时间里,他潜心创作、寄情山水,写出了《闲情偶寄》。而这部书,真正让李渔名垂青史。《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戏曲论著。前三部中,李渔全面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而后面五部则涉及养生之道、园林建筑、花鸟虫鱼等。

  李渔属于如皋、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称李渔是世界级的文化巨匠,他不是一般的文化巨人,是巨匠,不要说中国,西方任何国家没有人涉及的领域达到李渔这么广、成就这么高。

  大隐于市的李渔,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而如今,我们顺着历史的脉络去触摸李渔的印记,读到了务实理性,热爱生活的入世理念,也读到了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李渔的风貌今人已无法亲眼一睹,唯留下20卷本的《李渔全集》清新诱人,墨香四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