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唱起来: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啊…啊…啊哦,啊哦诶……
白姐姐是修行千年的白蛇精,传闻背景比较神秘,人家老公名中带"仙"字,命也,硬是从蛇精修成人间白富美女神,千年传颂,男人垂涎,不服不行。
白蛇传千年演绎,先是民间流传,后有文人整理创作,再投射到民间传说和曲艺,最后出现影视和游戏。白蛇传演绎很复杂,版本非常多,白姐姐的形象和身世也在变化。
小编要把白娘子撸直了,大家看个清爽。
1.先说影视中的白娘子
白素贞初为青城山下一条小白蛇,后在峨眉山修炼千年,并得道,可幻化人形,可美可美那种。白素贞在杭州西湖遇见小青,并结为姐妹,然后开始浪漫人蛇情未了。
我们看下白素贞有哪些背景。
白蛇现形
端午节有"除五毒"习俗,许仙诱使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大官人杀敌五百,自损一千。娘子现原身,许仙自己吓得直挺了。
说明:大家觉得许仙有些过分了,实际上影视剧已经美化许仙了,以前的他更渣。
这节在文学和戏曲中称《端阳》。
白蛇偷丹
白素贞无心计较,只有瑶池的灵芝草才能救活许仙。姐姐铤而走险,上天庭偷仙草(灵芝草或仙丹),结果被圣母一行撞见。白素贞只好求情,开口第一句话便说"念在弟子也曾拜在骊山老母门下,请圣母开恩"。
借白素贞亲口,我们知道了一个重要信息:白蛇曾经拜在骊山老母门下。当然白姐姐所言真假难说,圣母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很生气,妖孽要走,那是没有门。
这节称《求草》或《仙草》。
观音救场
就在白素贞麻烦之时,南海观音大驾光临,并为白蛇求情。观音曰:"紫微星有难,我不与他们方便,谁与他们方便?"
台词或有误,观音把"文曲星"说成了"紫薇星"。"文曲星下凡"一直是旧说,但紫薇星化身白素贞绝无可能,紫薇大帝什么身份?怎么可能和蛇精扯上关系?不过不影响结局,圣母要给观音和文曲星面子。
电视剧里,白素贞不止一次化身观音,这是犯大忌。不过人家是为行善,客观上也宣扬了菩萨和佛教。观音也就装不知道算了。而白素贞也有了"白衣观音"之美名。
白素贞被关雷峰塔,也受过观音点化。
文曲下凡
文曲星投胎在白姐姐腹中,这个说法在早期民间、戏曲和文学上都没问题。
文曲(天权),指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居于七星中间。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四季旋转。
紫微星是北极星的别称。电视剧暗示白素贞为紫薇星下凡,源于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文曲星有缘转世到紫星白姐姐腹中。这种感性说法没有问题,但不符合文化。
白蛇水漫金山寺,因已怀孕,法海无法降伏白蛇。当然法海说法很敞亮:"文曲星保护着你,我就放你一马。"法海用行动呼应了观音和圣母的对话:白蛇的确怀了文曲星。
小结:
缘就是劫,劫就是缘,白蛇注定的命运。
白蛇初心为善,故怀文曲星,观音照顾,圣母宽容,也是必然。由于文曲星、观音和圣母的缘分,白蛇自称"拜在黎山老母的门下"也被默认,人神皆不细究。
白蛇身世的演绎,反映了世人的同情心理和人文情怀。早期文学和曲艺又是怎样的呢?
2.文学和戏曲中的白素贞
白蛇的故事源于唐宋民间传说,后来有了评书等形式,然后文人开始整理创作。
《白蛇传》的演变
1)最早出处《西湖三塔记》
白蛇故事最早记载在《西湖三塔记》,编在《清平山堂话本》,作者为明代洪楩。
话本,就是"底本"、"词话",始于宋代的一种文体形式,类似小说,可读,可说,可唱,是民间说书的重要题材来源。当然,此时的白蛇故事非常简单。
2)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明朝冯梦龙搜集并整理,写了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加以完整。法海撺掇许仙,合谋使诈收服白蛇。故事结束。
这里,白蛇和小青(青鱼精)都是蛇妖形象,小说目的在于惊醒世人。或许,冯梦龙深受唐宋志怪小说影响。
3)玉山主人小说《雷峰塔传奇》
在冯梦龙基础上,清代玉山主人写了白话神魔小说《雷峰塔传奇》,故事已经很丰满,有了《端阳》、《求草》诸多情节。小青由青鱼变成青蛇,以更契合二人姐妹情。
清人觉得很遗憾,心生同情,于是增加了很多故事,青蛇和白蛇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正义感。故事最后,许家被赐诰敕,状元先去金山寺请父亲,后祭塔时白蛇即被放出(剧情较简单)。二人当场被法海度升仙班。
4)方成培定稿《白蛇传》母本
清人方成培很会写戏,情感拿捏独到。
先是黄图珌版的《雷峰塔》妖味太浓,梨园和观众都不买账。方成培精心改编,大获成功,"断桥"、"端阳"、"求草"和"祭塔"故事更加丰富细腻(尤其是"断桥"),乾隆御览定稿,从此成为《白蛇传》的母本。白蛇传家喻户晓。
方成培创作的《雷峰塔传奇》为戏剧,为区别玉山主人,后人常称《雷峰塔》。今天京剧和昆曲中的《盗仙草》和《断桥》等折子戏,都是完全参照方本的《雷峰塔》。
文学和戏曲中白蛇的背景
我们参照玉山主人的《雷峰塔传奇》,窥一窥小说里的白蛇有什么背景。
注:小说里称白娘子为"白珍娘",许士林为"许梦蛟";许仙就是许仙。
(白蛇)叫声:"师兄请了。妾非别人,乃是黎山老母徒弟白珍娘是也。"
——玉山主人·雷峰塔传奇
白姐姐偷仙丹,见白猿童子把门,于是自称"黎山老母的徒弟"。
不料童子一句话把白素贞吓坏了。
"若是老母徒弟,为何满脸妖气!现今老母在洞……我今拿你进洞辨个真假。
——玉山主人·雷峰塔传奇
一听说黎山老母在和圣母讲法,白蛇心想完蛋了,打伤童子,抢了仙丹却没跑掉。
这时观音菩萨确实也来救场了。
观音说,白蛇与许仙有夙缘,文曲星将投她腹中,待满月之日有人来收她。誓言应验(白蛇曾对真武大帝发誓),白蛇会被压在雷峰塔。文曲星成名后,白蛇得了敕封方成正果。此时不可伤她性命。望圣母宽恕。
结论很简单:
白素贞盗丹,无奈才谎称是黎山老母的弟子,不巧老母恰在王母洞中讲法。如果所言属实,白素贞就不会吓跑了。
白蛇在西湖遇见荡魔祖师真武大帝,吓得胆战心惊,强作镇定禀告真武大帝。
"小畜乃青城山清风洞白蛇精,修行一千八百年,并不敢毒害生灵。至今未得正果,今往南海求见观音菩萨。不知圣帝驾临,小畜有失回避,死罪死罪。"
——玉山主人·雷峰塔传奇
果然是越美的女子越会撒谎。谎称拜见观音,也是白蛇脱身之计。一,多少会给观音面子,二,白蛇正义之言,真武大帝放过了白蛇,但白蛇水漫金山违背了"不杀生"的誓言,被压雷峰塔就是她的劫。
"小畜乃青城山清风洞白蛇精",这句才是实情。白素贞只是青城山下的一条白蛇,有缘成精,仅此而已。文曲星投胎,那是后话。
写在最后
据说白蛇传源于一则大唐蛇妖故事:
男子李黄游长安,艳遇一绝色白衣女子,共度三晚。李归后头眩体沉,便裹被躺下。
李妻发觉丈夫一身腥臊之气,便去查看,惊见丈夫被筒里正一点点变得虚空。李妻揭被,丈夫躯体已化血水,只剩被外的脑袋。
家人打听白衣女住宅,赶过去发现空宅无人。邻人说,槐下常见大白蛇出没。
故事记录在唐代《博异志》,当是蛇化人形的最早故事。后来《太平广记》收录了《李黄》,故事越演变越精彩。这个故事被认为是《白蛇传》的雏形。
白蛇从蛇妖演变成仙女姐姐,背后是世人对封建婚姻下女子的同情心理,以及正义控诉。白蛇和青蛇的形逐渐完美化,弥补故事缺憾的同时,也是人们自我慰藉的过程。
如今影视改编,白蛇出身即正派,姐妹也多了些女子的俏皮,以及人间烟火味,满满的真性情与亲和力。与文学不同,小青与白素贞夫妻一起升仙。这都反映了世人的感性心理和人文情怀,她们的完满好像就是我们的宽慰。
十岁时救过一条冻僵的小蛇,我都主动来到江南十多年了,哎,一点动静都没……